[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高压线路的移动化无线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87508.3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002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辉;高振江;黄发正;王白白;武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桐柏县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10 | 分类号: | H02J50/10;H02J7/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知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32 | 代理人: | 杨小燕 |
地址: | 47475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高压 线路 移动 无线 充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高压线路的移动化无线充电装置,属于电磁效应的无线充电技术领域。一种基于高压线路的移动化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受电弓;与所述受电弓连接的固定框架;安装在所述固定框架一侧,靠近高压线路的左、右两个磁场发生线圈;与所述磁场发生线圈连接的电力转换结构;安装在所述固定框架内磁场电能捕获结构;所述电力转换结构与所述受电弓相连接。基于高压线路输电过程中的电能逸散现象,利用磁场传送能量;综合电磁感应式、谐振式的电磁转换原理,提供一种综合电磁效应、磁能捕获、电力稳压变压的电力配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效应的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高压线路的移动化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
以手机无线充电的发展为代表性一些系列技术,体现出非接触式电力传输的优越性。但针对大型、高压、高负载的相关技术领域研究缓慢。
立足于高压输电线路作业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基于输电线路沿途的综合性保障体系完善的成本过高;体系节点的长期运行工况缺乏数据参考,对建设性系统布局,难以定位规划。
如专利CN 209545218 U,利用高压线路进行设备供电,但需要在线路上安装专用的充电装置,无法随设备运动;实际作业中需要考虑,返回充点电需要消耗的电能,作业时最低保障电量。专利CN 206283296 U,充电端、电能采集端相互独立,不利于设备一体化整合、缺乏高压转换及保护装置,通常适用于小型用电设备及低电压电路。
故提出一种充分利用高压线路强电磁场的特性,综合无线电路发生端、磁场电能采集端的一体化无线电路能量传导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高压线路的移动化无线充电装置;针对传统的无线输电需要专用的电磁场发生端不同,本实用新型将电磁场的发射端、接收端整合到一体,在高压强磁场的前提下,对电磁效应的有效利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高压线路的移动化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受电弓;与所述受电弓连接的固定框架;安装在所述固定框架一侧,靠近高压线路的左、右两个磁场发生线圈;与所述磁场发生线圈连接的电力转换结构;安装在所述固定框架内磁场电能捕获结构;所述电力转换结构与所述受电弓相连接。
所述受电弓包括滑板、上框架、下臂杆、升弓弹簧、传动气缸、绝缘子、旋转底架。
所述固定框架内置金属导线;所述金属导线中的线路连接端相互连接。
所述电力转换结构包括变压器、整流器、滤波器、稳压器、AC-DC转换器。
所述磁场发生线圈包括第一磁场线圈、第二磁场线圈。
所述磁场电能捕获结构包括芯片、传输线圈。
所述传输线圈位于第一磁场线圈、第二磁场线圈中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取消传统的无线充电磁场发生端,以受电弓切割磁场产生的电流为基础,经电力转换结构传导至磁场发生线圈;对高压线路强磁场的空间传导特征进行影响变化,利用磁场电能捕获结构实施无线充电。
所述受电弓对比火车、有轨电车的受电弓,对底架增设旋转功能;补偿运动行进状态下,因相对定位偏差较大,造成电磁效应衰减严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所述固定框架内置金属导线,金属导线中的线路连接端相互连接;降低框架内设备的电磁场衰减效应,减小因磁场对精密设备的干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桐柏县供电公司,未经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桐柏县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875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药学虚拟仿真教学用多媒体装置
- 下一篇:一种黑梨生产用发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