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较强抗震功能的建筑施工用基础桩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87557.7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52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梁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昌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34 | 分类号: | E02D27/34;E02D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窦军雷 |
地址: | 572099 海南省三***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抗震 功能 建筑 施工 基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较强抗震功能的建筑施工用基础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桩体的内部开设有空心腔,所述桩体的侧壁内部竖直方向固定设置有多根连接钢筋,多根所述连接钢筋均匀分布,所述桩体的侧壁内部水平方向位于多根连接钢筋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多根第一支撑钢筋,所述桩体的侧壁内部水平方向位于多根连接钢筋的内侧且对应多根第一支撑钢筋的水平位置均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钢筋。通过设置桩体、支撑座、连接钢筋、第一支撑钢筋、第二支撑钢筋和绑丝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建筑施工用基础桩抗震效果较差,容易受到震动或冲击发生断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较强抗震功能的建筑施工用基础桩。
背景技术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需要使用到基础桩对建筑底部进行支撑,但是现有的基础桩在使用中,常常因为受到基础外部震动或冲击引发桩体断裂,无法保证桩体结构强度,影响施工进度和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较强抗震功能的建筑施工用基础桩,设置有内外两层支撑钢筋,均呈环形结构,可以有效抗震抗冲击,且设置多根连接钢筋与内外两层支撑钢筋固定连接,保证桩基础的整体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桩体的内部开设有空心腔,所述桩体的侧壁内部竖直方向固定设置有多根连接钢筋,多根所述连接钢筋均匀分布,所述桩体的侧壁内部水平方向位于多根连接钢筋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多根第一支撑钢筋,所述桩体的侧壁内部水平方向位于多根连接钢筋的内侧且对应多根第一支撑钢筋的水平位置均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钢筋,多根所述第一支撑钢筋和多根所述第二支撑钢筋均呈环形状,多根所述第一支撑钢筋和第二支撑钢筋与连接钢筋的抵接处均固定设置有绑丝。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桩体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底部桩,所述底部桩内部固定设置有钢板,所述钢板的上端面与多根连接钢筋的底端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桩体、支撑座、连接钢筋、第一支撑钢筋、第二支撑钢筋和绑丝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建筑施工用基础桩抗震效果较差,容易受到震动或冲击发生断裂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部桩和钢板,钢板和上端多根连接钢筋的底部焊接,保证了多根连接钢筋的位置固定,避免连接钢筋受到震动冲击引发位移倾斜,进而带动支撑钢筋位移导致桩体结构不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桩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桩体结构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处放大图;
图中:1、桩体;2、支撑座;3、空心腔;4、连接钢筋;5、第一支撑钢筋;6、第二支撑钢筋;7、绑丝;8、底部桩;9、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较强抗震功能的建筑施工用基础桩,包括桩体1,桩体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支撑座2,桩体1的内部开设有空心腔3,桩体1的侧壁内部竖直方向固定设置有多根连接钢筋4,多根连接钢筋4均匀分布,桩体1的侧壁内部水平方向位于多根连接钢筋4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多根第一支撑钢筋5,桩体1的侧壁内部水平方向位于多根连接钢筋4的内侧且对应多根第一支撑钢筋5的水平位置均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钢筋6,多根第一支撑钢筋5和多根第二支撑钢筋6均呈环形状,多根第一支撑钢筋5和第二支撑钢筋6与连接钢筋4的抵接处均固定设置有绑丝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昌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海南大昌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875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