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速换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89184.7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24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华;王英喆;邹斌;张苏北 | 申请(专利权)人: | 八方电气(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M11/06 | 分类号: | B62M11/06;B62M11/18;B62M25/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章荣 |
地址: | 215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速 换挡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速换挡装置,其涉及变速机构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同轴设置的变速轴套和芯轴,所述变速轴套连接有与其沿周向联动的轴套驱动件,所述芯轴连接有与其沿周向联动的芯轴驱动件;所述变速换挡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轴套驱动件和芯轴驱动件配合的转速叠加执行组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转速叠加执行组件的变挡电机。本实用新型中将转速叠加执行组件形成独立的单元,与变速机构中的变速轴套和芯轴传动连接,并采用变挡电机来实现电动控制,从而来实现两轴差速后变挡,能够便于装配和维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机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变速换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助力自行车电机中置的主要为普通的减速中置电机,不能实现变换挡位去变速,自行车变速仍要依靠其自身的自行车挡位切换器。
如果用户想要电机的助力和变速的顺畅,则需要自行车挡位切换器与减速中置电机两套系统。但是两套系统不仅匹配困难而且自行车组装也变的相对复杂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104953759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自行车用可变减速比的中置电机,但是该中置电机只能实现两种不同的减速比。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102770338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换挡装置和传动单元,其包括构成空心轴的第一轴、同轴设置于第一轴中的第一凸轮轴以及与第一凸轮轴连接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同轴于第一轴设置的转速叠加传动机构。
上述专利中的换挡装置可以实现多挡调节,如果应用到中置电机中则可以形成多挡变速中置电机。但是上述专利中的换挡装置与现有中置电机结合时,还存在以下问题:转速叠加传动机构需要手动调节,无法与中置电机的自动控制相匹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换挡装置,其通过电机实现自动调节,而且分离式的结构设计便于装配和维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速换挡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变速轴套和芯轴,所述变速轴套连接有与其沿周向联动的轴套驱动件,所述芯轴连接有与其沿周向联动的芯轴驱动件;
所述变速换挡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轴套驱动件和芯轴驱动件配合的转速叠加执行组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转速叠加执行组件的变挡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转速叠加执行组件包括行星架、第一太阳轮、第二太阳轮、第一内齿圈和第二内齿圈;所述行星架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和第一内齿圈配合的第一行星轮,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太阳轮和第二内齿圈配合的第二行星轮;
其中,所述第一内齿圈与芯轴驱动件配合来传递转速,所述第二内齿圈与轴套驱动件配合来传递转速;
所述第二太阳轮固定不动,所述变挡电机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太阳轮连接的驱动轴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太阳轮套设在所述驱动轴套上,且两者沿周向联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太阳轮内设置有与所述驱动轴套配合的非圆形的驱动孔。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轴套穿过所述行星架和第二太阳轮,且驱动轴套与行星架之间、以及驱动轴套与第二太阳轮之间均为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芯轴驱动件为芯轴驱动齿轮,所述第一内齿圈外侧壁设置有与所述芯轴驱动齿轮啮合的第一外齿部。
进一步地,所述轴套驱动件为轴套驱动齿轮,所述第二内齿圈外侧壁设置有与所述轴套驱动齿轮啮合的第二外齿部。
进一步地,所述轴套驱动件端部延伸设置有嵌于所述变速轴套内的环板,且所述环板与变速轴套沿周向联动。
进一步地,所述环板外侧壁设置有卡块,所述变速轴套内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卡块配合的卡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八方电气(苏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八方电气(苏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891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