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脉搏测量的压电变阻阵列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97189.4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654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范琳;张锦程;王忠民;张荣;王文浪;贺炎;梁琛;横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2 | 分类号: | A61B5/02;A61B5/00;G01L9/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汇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4 | 代理人: | 张伟花 |
地址: | 710121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脉搏 测量 压电 阵列 传感器 | ||
本实用提供了一种用于脉搏测量的压电变阻阵列传感器,由铜片、压力传感变阻器阵列、陶瓷压电片三层组成,压力传感变阻器阵列由电阻模块矩阵构成,每一个模块连接了一个感应器用来感应电阻模块的电流变化。变阻器和铜片层相接触,每一个电阻模块能够准确地根据压力的变化而改变感应电流的数值,其电阻阵列的数值变化能够准确地反应出感应器模块的压力变化。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单点压电脉搏传感器在佩戴时难以准确定位穴位的弊端,能通过上位机数据准确找到脉搏搏动能量最强的点,确定寸关尺穴位的位置,更加准确的判定脉搏的类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医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脉象采集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医在世界医学体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中国诊脉学在医学领域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经验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成为中医“望、闻、问、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诊断方式之一。目前,切脉诊断主要还是靠中医医师用手触摸患者的脉络进行诊断,但是这种诊断方式主客体不同对诊断结果影响较大,脉象的诊断没有定量的数据,缺乏客观性。随着传感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医疗获得广泛的应用。
腕部的动脉由于心脏的射血而经历波动,从而引起与血容量、压力和流量相对应的不同模式。经过多年的经验,中医师可以不用仪器或定量分析,用手指施加不同的压力,感知脉搏信号,进行医学评估。为了采集大量的脉搏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和诊断,一个关键的挑战是如何利用脉搏传感系统对脉搏信号进行可靠、准确的测量。
目前已有的用于记录脉搏波形的传感器主要为光电传感器、电脉冲传感器和压电传感器。常见的测量方法有单点测量和三点测量法,但腕部穴位位置难以精确标定,如果佩戴传感器的位置有偏差,就很难反映出真正的脉搏规律。在中医理论中对于不同的脉搏有不同的文字描述,有一些脉搏信号涉及到寸、关、尺三点脉搏的相互关联,如浅脉、深层跳动、浮脉、滑脉等信号在生理图像的叠加,以及某些脉搏的血流变化现象引起的三个穴位点的时域变化。传统的单点测量无法研究三点脉搏的关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脉搏测量的压电变阻阵列传感器,该传感器结构设计科学合理,成本低廉,测量灵敏准确,使用方便,可在中医药领域推广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脉搏测量的压电变阻阵列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铜片、压力传感变阻器阵列和陶瓷压电片,所述压力传感变阻器阵列由压力传感变阻器矩阵排布在固定基片上构成,固定基片只作为压力传感变阻器矩阵排布的固定基板,所述压力传感变阻器阵列设置在所述铜片和陶瓷压电片之间,多个所述压力传感变阻器均与铜片接触顶压。
优选地,压力传感变阻器阵列与信号处理模块连接,信号处理模块依次通过微控制器和通讯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数据处理模块与信息显示外设连接;
多个所述压力传感变阻器通过DA接口与上位机相连接,所述上位机通过通讯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之间信号连接,用于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显示和存储,完成脉象的采集过程,数据处理模块连接;
信息显示外设通过通讯模块与微控制器连接,微控制器对接收到的来自压力传感变阻器的数据处理并转化为数据,将串口传送的数据进行显示与存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脉搏测量精准,对比常见的脉搏传感器具有明显优势。
2、本实用新型获取的信息量更大,相比传统的单点与三点脉搏传感器,能完全覆盖寸、关、尺穴位的区域,获取区域内所有点的振动信息,获取的信息量更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邮电大学,未经西安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971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