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井式地下循环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97409.3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80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梁信;李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众川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32 | 分类号: | C02F1/32;C02F1/72;C02F1/28;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南京普睿益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75 | 代理人: | 马晓武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井式 地下 循环 水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双井式地下循环水处理系统,包括抽水井和注水井,所述抽水井包括抽水壁管和抽水筛管,所述注水井包括注水壁管和注水筛管,所述抽水筛管的埋入深度大于注水筛管的埋入深度,且注水筛管位于地下水饱和层,所述抽水井和注水井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抽水井盖和注水井盖,且抽水井盖和注水井盖之间固定安装有处理单元,所述抽水井盖和注水井盖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抽水管和注水管,双井的GCW井的结构更为简单,每座井仅由一段可透水的筛管和一段不透水的壁管组成。设计简单、材料易得,通用性强,有效降低了建造费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双井式地下循环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地下水循环井(GCW)技术起源于德国,应用于欧洲和美国的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目前国内对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刚刚起步。GCW技术是在同一座地下水井的不同深度上同时进行抽水和注水,在含水层内可形成即具有垂直方向也具有水平方向的三维流场,在此强制形成的流场作用下,溶解于地下水中和吸附于土壤孔隙中的污染物会随水流被不断循环到处理单元被去除。GCW与抽除处理和原位曝气修复技术相比具有修复速度快、单井修复面积大、不改变地下水位和流向、不易产生拖尾的优点。但其设计和建造的复杂度较高,目前在国内的应用还很少。
GCW井多采用单井结构,根据具体循环动力或修复方式的选择,又可分为单层井和双层井结构。通常GCW井内需要安装较多的循环或处理设备,所需井体的尺寸大,井径通常大于300mm,最大可达1m。且井体结构复杂,每座井至少有两个筛段,多的可为4、5个,填料时需要分层控制不同类型填料的厚度。因此单井GCW井的建造费用较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将单井拆分为双井,并将单井的功能分配给双井,这样就降低了每座井设计和建造的难度,相应的降低了整体施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双井式地下循环水处理系统,能带有设计和建造简单,维护方便的技术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双井式地下循环水处理系统,包括抽水井和注水井,所述抽水井包括抽水壁管和抽水筛管,所述注水井包括注水壁管和注水筛管,所述抽水筛管的埋入深度大于注水筛管的埋入深度,且注水筛管位于地下水饱和层,所述抽水井和注水井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抽水井盖和注水井盖,且抽水井盖和注水井盖之间固定安装有处理单元,所述抽水井盖和注水井盖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抽水管和注水管,且抽水管和注水管分别贯穿抽水井盖和注水井盖后伸入抽水筛管和注水筛管内,所述处理单元的输入和输出端分别连与抽水管和注水管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抽水井盖上固定安装有曝气管和抽气管,所述曝气管和抽气管分别贯穿抽水井盖后延伸入抽水井内,且曝气管的下端靠近抽水井的井底设置,抽气管的下端靠近抽水井的井口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抽水井的内壁靠近上端处固定连接有尾气吸附单元,所述尾气吸附单元内填充有挥发新有机物吸填料,且尾气吸附单元内设置有曝气管固定座和抽水管固定座,所述曝气管固定座和抽水管固定座分别与曝气管和抽水管相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处理单元包括抽水泵、地下水吸附箱和光催反应箱,且抽水泵、地下水吸附箱和光催反应箱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头尾依次相连,所述地下水吸附箱内插设有净化芯,且净化芯位于地下水吸附箱内腔中的一段上固定连接有污水吸附芯,所述光催反应箱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光催化反应网,且光催化反应网上端涂覆有TiO2光催化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光催反应箱的上端设置有透明隔板,且光催反应箱上盖有紫外线灯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抽水管和注水管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防堵器,所述防堵器为内部填充有滤芯的柱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曝气管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曝气头,且曝气头贴近抽水井的井底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众川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众川生态环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974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地埋式的智能垃圾收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雕塑设计用液压折边起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