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油路控制可变阀门扬程的引擎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97874.7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87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尤志文;曹文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3/00 | 分类号: | F01L13/00;F01L1/18;F02F1/24;F02D1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油路 控制 可变 阀门 扬程 引擎 | ||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具有油路控制可变阀门扬程的引擎,包括有一曲轴箱、一汽缸体、一汽缸头、一汽缸头盖以及一油路控制阀总成。汽缸头之外壁部设有一油路控制阀座面,油路控制阀总成是以结合部安装于油路控制阀座面,以前视观察引擎,以通过汽缸体中心的水平线为X轴,以通过汽缸体中心的垂直线为Y轴,油路控制阀座面是位于由X轴及Y轴所形成的座标系的第一象限。以俯视观察引擎,以通过进气埠中心与第二结合面平行的线为参考横轴,以通过汽缸体中心与参考横轴垂直的线为参考纵轴,油路控制阀座面设置于参考横轴与第二结合面之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具有油路控制可变阀门扬程的引擎,尤指一种适用于动力车辆的具有油路控制可变阀门扬程的引擎。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如中国台湾第I333524号专利案的小型内燃机可变扬程机构油路配置,如图1所示,是现有具有油路控制可变阀门扬程的引擎的立体图。一电磁阀92设置于一汽缸头91的上方,通过外接油管93将引擎9内部的润滑机油导入电磁阀92中,再由电磁阀92所控制的切换油路机构将润滑机油导入汽缸头91内的油路,以油压推动汽缸头内的可变扬程机构,以因应高低速运转时不同扬程进气阀门的切换。
现有技术的引擎9,虽然可以通过电磁阀92及外接油管93的设置达到引擎高低速运转时不同扬程进气阀门的切换,但由于电磁阀92是以螺丝921直接锁附于汽缸头91上,导致汽缸头91的热容易直接传导至电磁阀92而造成过热问题,且外接油管93成本较高且组装时较为复杂。另外,电磁阀92设置于汽缸头91上方及外接油管93设置于引擎外部,导致整体引擎9体积大型化,容易造成引擎9相对于车架当有摆动时电磁阀92与上方置物箱或前方的车体外罩产生碰撞干涉。
发明人缘因于此,本于积极发明的精神,亟思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具有油路控制可变阀门扬程的引擎,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具有油路控制可变阀门扬程的引擎,通过模组化电磁阀的组立方式,形成一油路控制阀总成,并最佳化该油路控制阀总成的设置位置,使其安装于一油路控制阀座面,以达成容易组装、小型化引擎外部体积以及缩短油路以减少油路损失等优点,同时可进行不同阀门扬程进气阀门的切换,实现具有油路控制可变阀门扬程的引擎。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油路控制可变阀门扬程的引擎,包括有一曲轴箱、一汽缸体、一汽缸头、一汽缸头盖以及一油路控制阀总成。汽缸体设置于曲轴箱上;汽缸头包括一汽缸头主体以及容设于该汽缸头主体内的一凸轮轴总成、一进气摇臂组与一阀门组,汽缸头主体具有一第一结合面、一第二结合面以及一外壁部,并装设有一火星塞及开设一进气埠,进气摇臂组包括一第一摇臂及一第二摇臂,进气摇臂组内具有一油控连结机构,用以连结或分离第一摇臂及该第二摇臂。汽缸头盖具有一头盖接合面以及一顶面,以头盖接合面结合于第二结合面;油路控制阀总成包括一具有一结合部的油路控制阀本体以及一电磁阀,用以控制油控连结机构。
其中,外壁部设有一油路控制阀座面,油路控制阀总成是以结合部安装于油路控制阀座面上,使后端的电磁阀距离结合部有一距离且不直接与汽缸头锁附或接触在一起,故可改善现有技术的电磁阀过热的问题。
其中,以前视观察引擎,以通过汽缸体中心的水平线为X轴,以通过汽缸体中心的垂直线为Y轴,油路控制阀座面位于由X轴及Y轴所形成的座标系的第一象限。以俯视观察引擎,以通过该进气埠中心与第二结合面平行的线为参考横轴,以通过该汽缸体中心与该参考横轴垂直的线为参考纵轴,油路控制阀座面设置于参考横轴与第二结合面之间。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定义出油路控制阀座面的设置位置,除了可防止现有技术的电磁阀过热的问题之外,更可有效避免电磁阀与置物箱或车体外罩产生碰撞等情形产生,优化整体空间配置,并提升组立的便利性。
上述油路控制阀座面可邻近于进气埠,以前视观察该引擎,其油路控制阀座面可朝向上方。因此,将油路控制阀座面设置于邻近进气埠及外壁部的位置,使油路控制阀总成可位于汽缸头盖与进气埠之间,有效避免额外的碰撞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978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仪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箱式无人机管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