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控制建筑外遮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04672.0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417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石峰;郑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F10/08 | 分类号: | E04F10/08;E05F15/603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张素斌 |
地址: | 361005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控制 建筑 遮阳 装置 | ||
一种自动控制建筑外遮阳装置,包括骨骼框架、遮阳板、从动控制杆、主动控制杆、连接杆、电机、光阻传感器、中心轴、中心控制器;骨骼框架与墙体或窗体连接;中心轴的一端插入骨骼框架内固定,另一端与从动控制杆铰接;从动控制杆通过连接杆与主动控制杆铰接;主动控制杆与电机连接,电机安装于骨骼框架上并与中心控制器连接;遮阳板与从动控制杆固定连接,光阻传感器安装于从动控制杆上并与中心控制器连接,中心控制器通过对比传感器数据,判断当前光线方向,传输信号给电机,控制从动控制杆旋转,使遮阳板被带动形成不同的遮阳角度,从而改善室内光环境和温度的效果。多个建筑外遮阳装置可以拼接在一起,实现对较大面积窗口的覆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节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控制建筑外遮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隔热保温是世界范围内建筑节能技术的重点,遮阳技术就是其中建筑隔热保温通风技术发展方向的代表。建筑外遮阳装置通过吸收和反射外界的太阳辐射,阻止其进入室内,从而调节室内温度和光环境,防止室内过热和眩光等现象。
传统建筑外遮阳具有以下问题:1、普通遮阳表皮在使用时通常只有开启和关闭两种状态,在进行遮阳的时候往往处于完全覆盖窗口的状态,导致室内光线过暗,需要人工照明;2、传统普通遮阳表皮操作方式以手动为主,包括手动开关控制、手动遥控器控制或手动机械操作,不能针对外界环境变化进行自动调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根据太阳入射角自动改变遮阳板方向的建筑外遮阳装置,使得在阻挡直射光的同时,不完全封闭窗口,允许一定的自然采光,减少室内人工照明的使用,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控制建筑外遮阳装置,包括骨骼框架、遮阳板、从动控制杆、主动控制杆、连接杆、电机、光阻传感器、中心轴、中心控制器;所述骨骼框架与建筑主体受力部分墙体或窗体连接;所述中心轴的一端插入骨骼框架内固定,另一端与从动控制杆的一端铰接;所述从动控制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与主动控制杆的一端铰接;所述主动控制杆的另一端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安装于骨骼框架上并与中心控制器连接;所述遮阳板与从动控制杆固定连接,所述光阻传感器安装于从动控制杆上并与中心控制器连接
所述从动控制杆和遮阳板设有多组,形成伞状结构,从动控制杆均布设于中心轴的外周,遮阳板连接于相邻的两个从动控制杆之间。
所述遮阳板与从动控制杆通过螺丝或铆钉连接。
所述遮阳板为金属或塑料薄片。
所述光阻传感器以45°角固定在从动控制杆上,且感应电阻位于靠近中心轴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连接构件,所述骨骼框架通过连接构件与墙体或窗体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中心控制器通过对比各传感器数据,判断当前光线方向,传输信号给各电机,主动控制杆一端利用电机驱动进行旋转,从而带动从动控制杆进行旋转,与从动控制杆连接的遮阳板被带动形成不同的遮阳角度,从而达到改善室内光环境和温度的效果。多个建筑外遮阳装置可以拼接在一起,实现对较大面积窗口的覆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多个本实用新型装置拼接起来的效果示意图。
附图标记:骨骼框架1,遮阳板2,从动控制杆3,连接杆4,主动控制杆5,电机6,光阻传感器7,中心轴8,连接构件9。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046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纺布上牵伸器
- 下一篇:驾驶室的座椅组件和作业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