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配电盒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06992.X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25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康;吴洪强;贾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峰梅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26 | 分类号: | H02B1/26;H02B1/56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8 | 代理人: | 高瑞霞 |
地址: | 31502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配电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配电盒的结构,包括配电盒本体、电池包模组、安装在电池包模组一侧的正极配电盒、安装在电池包模组另一侧的负极配电盒以及与正极配电盒相邻的保险丝接地盒,将正极配电盒、负极配电盒以及保险丝接地盒这三部分模块安装在电池包模组侧面,即高压配电盒内部进行了模块化,取代了原有技术中多种电子元器件杂乱排布的情况,这样就使得高压配电盒的整体结构紧凑,并且在装配时,工艺简单,正极配电盒、极配电盒以及保险丝接地盒均分布在电池包模组两侧,盒体之间分散,这样可以提高高压配电盒的整体散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配电盒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压配电盒的结构。
背景技术
新能源电动汽车高压配电柜(盒/箱)是所有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高压电大电流分配单元。采用集中配电方案,结构设计紧凑,接线布局方便,检修方便快捷。根据不同客户的系统架构需求,高压配电盒还需要集成部分电池管理系统、智能控制管理单元等,从而更进一步简化整车系统架构配电的复杂度。
目前新能源汽车对续航里程要求越来越长,模组占据电池包的体积也越来越大,电池包内的其他零部件的体积需要不断缩小;目前高压配电盒由于电子元器件多,控制回路多,产品结构复杂,占用空间较大,不适宜目前电池包的空间安装要求,且散热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元器件少、结构紧凑、装配工艺简单,且能够提高散热性的一种高压配电盒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压配电盒的结构,包括配电盒本体、电池包模组、安装在电池包模组一侧的正极配电盒、安装在电池包模组另一侧的负极配电盒以及与正极配电盒相邻的保险丝接地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将正极配电盒、负极配电盒以及保险丝接地盒这三部分模块安装在电池包模组侧面,即高压配电盒内部进行了模块化,取代了原有技术中多种电子元器件杂乱排布的情况,这样就使得高压配电盒的整体结构紧凑,并且在装配时,工艺简单,正极配电盒、极配电盒以及保险丝接地盒均分布在电池包模组两侧,盒体之间分散,这样可以提高高压配电盒的整体散热效果。
作为优先,正极配电盒包括正极配电盒壳体以及安装在正极配电盒壳体内的正极配电部件,正极配电盒壳体包括正极下壳体以及盖合在正极下壳体上的正极上壳体,正极配电部件包括与电池包模组的正极连接的正极输入铜排、与正极输入铜排连接的主保险丝、与主保险丝连接的主正继电器、与主正继电器连接的快充继电器、与快充继电器连接的正极连接铜排、与快充继电器连接的正极快充铜排、与主正继电器连接的正极输出铜排以及正极线束总成,采用该结构,将正极配电部件均设置在壳体内,组成正极配电盒,其电子元器件的数量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数量有所削减,且结构紧凑,装配工艺简单。
作为优先,负极配电盒包括负极配电盒壳体以及安装在负极配电盒壳体内的负极配电部件,负极配电盒壳体包括负极下壳体以及盖合在负极下壳体上的负极上壳体,负极配电部件包括与电池包模组的负极连接的负极输入铜排、与负极输入铜排连接的主负继电器、与负极输入铜排连接的负极输出铜排以及负极线束总成,采用该结构,将负极配电部件均设置在负极配电盒壳体内,组成负极配电盒,其电子元器件的数量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数量有所削减,且结构紧凑,装配工艺简单。
作为优先,保险丝接线盒包括保险丝接线盒壳体以及安装在保险丝接线盒壳体内的保险丝接线部件,保险丝接线盒壳体包括保险丝下壳体以及盖合在保险丝下壳体上的保险丝上壳体,保险丝接线部件包括第一保险丝、第二保险丝、保险丝输入铜排、与第一保险丝连接的第一保险丝输出铜排以及与第二保险丝连接的第二保险丝输出铜排,所述保险丝输入铜排一端与正极输出铜排连接,另一端与负极输出铜排连接。采用该结构,将保险丝接线部件均设置在保险丝接线盒壳体内,组成保险丝接线盒,其电子元器件的数量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数量有所削减,且结构紧凑,装配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配电盒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峰梅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峰梅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069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防护电子围栏
- 下一篇:分体式粉仓的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