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飞碟形状的载人飞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07011.3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86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金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良 |
主分类号: | B64C39/00 | 分类号: | B64C39/00;B64C27/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李毅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碟 形状 载人 飞行器 |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载人飞行器领域,提供了一种飞碟形状的载人飞行器,所述载人飞行器包括承载支架,设置在所述承载支架上包覆所述承载支架且带有涵道的上壳体及下壳体,设置在所述承载支架上且置于所述涵道内用于提供动力的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及所述下壳体上用于乘坐的乘坐舱,及设置在所述承载支架上且贯穿所述下壳体用于支撑所述载人飞行器的起落支架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动载人飞行器外形中庸无创新;螺旋桨外露到电动载人飞行器的顶部或者底部存在马达启动时螺旋桨四周没有保护体,容易造成人员的意外伤害或者异物吸入螺旋桨内部导致故障发生;无法进行拆卸运输;气动外形不能额外获得升力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载人飞行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碟形状的载人飞行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载人飞行器螺旋桨安装在机身顶部或者机身底部的四周,通过马达驱动螺旋桨产生的升力实现飞行功能。但存在着一定问题,如外形中庸无创新;螺旋桨外露到电动载人飞行器的顶部或者底部存在马达启动时螺旋桨四周没有保护体,容易造成人员的意外伤害或者异物吸入螺旋桨内部导致故障发生;无法进行拆卸运输;气动外形不能额外获得升力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碟形状的载人飞行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动载人飞行器外形中庸无创新;螺旋桨外露到电动载人飞行器的顶部或者底部存在马达启动时螺旋桨四周没有保护体,容易造成人员的意外伤害或者异物吸入螺旋桨内部导致故障发生;无法进行拆卸运输;气动外形不能额外获得升力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飞碟形状的载人飞行器,所述载人飞行器包括承载支架,设置在所述承载支架上包覆所述承载支架且带有涵道的上壳体及下壳体,设置在所述承载支架上且置于所述涵道内用于提供动力的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及所述下壳体上用于乘坐的乘坐舱,及设置在所述承载支架上且贯穿所述下壳体用于支撑所述载人飞行器的起落支架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载人飞行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承载支架上用于控制所述载人飞行器飞行的飞行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承载支架包括第一承载杆、第二承载杆、第三承载杆、第四承载杆、第五承载杆及第六承载杆,所述第一承载杆、第二承载杆及第三承载杆依次首尾互连与所述第四承载杆、第五承载杆及第六承载杆依次首尾互连、并组成正六角星形状的承载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一端设置在所述承载支架上另一端置于所述涵道内的电机支撑臂,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撑臂另一端上用于提供飞行动力且上下相对带有螺旋桨的上动力电机及下动力电机,及设置在所述承载支架上用于为所述上动力电机及所述下动力电机提供所需电压的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乘坐舱包括设置在所述下壳体上的乘坐舱底板,设置所述上壳体上且与所述下壳体组成空腔结构的乘坐舱罩,及设置在空腔结构内的乘员座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涵道至少为一个,所述动力机构至少为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涵道为六个且均匀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上,所述动力机构为六个且分别设置在六个所述涵道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起落支架机构包括第一起落架、及与所述第一起落架位置相对的第二起落架,所述第一起落架与所述第二起落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起落架包括一端设置在所述承载支架上的第一立杆、第二立杆及第三立杆且均贯穿所述下壳体,及连接所述第一立杆另一端、所述第二立杆另一端及所述第三立杆另一端的支撑横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良,未经金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070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段式纸张输送储料装置
- 下一篇:手持激光甲烷气体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