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点取热式空调冷凝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21325.9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49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2/00 | 分类号: | F24F12/00;F24F13/22;F03D9/25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黄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点 取热式 空调 冷凝 回收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点取热式空调冷凝热回收装置,其包括多个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的排风口设有送风管,多个送风管的一端共同连接有集风管,集风管的一端设有采热箱,采热箱内设有传热风管,传热风管呈环形设置且与集风管连通,采热箱下设有保温水箱,采热箱内设有若干热棒,若干热棒的放热部贯穿采热箱并插入保温水箱内,传热风管上设有多个出风口,出风口朝向热棒的吸热部设置,采热箱上连通有排风管。本申请具有缓解冷凝热释放到外界环境中造成热污染的问题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点取热式空调冷凝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即空气调节器。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一般包括冷源/热源设备,冷热介质输配系统,末端装置等几大部分和其他辅助设备。主要包括制冷主机、水泵、风机和管路系统。末端装置则负责利用输配来的冷热量,具体处理空气状态,使目标环境的空气参数达到一定的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到空调,并且一个家庭装有多个空调,家庭使用的空调通常采用分体式结构,即包括有室内机以及室外机,室内机通过蒸发器制冷,将冷气输送到房间内,对房间进行降温,而室外机通过冷凝器将冷凝热释放到周围环境中。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空调运行时,空调的室外机产生的冷凝热释放到外界环境中,使外界环境的温度升高,造成热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缓解冷凝热释放到外界环境中造成热污染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多点取热式空调冷凝热回收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多点取热式空调冷凝热回收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点取热式空调冷凝热回收装置,包括多个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的排风口设有送风管,多个所述送风管的一端共同连接有集风管,所述集风管的一端设有采热箱,所述采热箱内设有传热风管,所述传热风管呈环形设置且与集风管连通,所述采热箱下设有保温水箱,所述采热箱内设有若干热棒,若干所述热棒的放热部贯穿采热箱并插入保温水箱内,所述传热风管上设有多个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朝向热棒的吸热部设置,所述采热箱上连通有排风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多个空调室外机产生的热风通过送风管输送到集风管内,再由集风管输送到采热箱内的传热风管内,并且从传热风管上的出风口吹向热棒,多个呈环形设置的出风口,增加了热风与热棒的接触面积,热棒的吸热部吸收热风中的热能,并由热棒的放热部传递到保温水箱的水中,对保温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因此能够减小空调室外机产生的冷凝热释放到外界环境中,造成热污染的可能性,同时对热能进行使用,减小了热能的浪费,综上所述,本申请能够缓解冷凝热释放到外界环境中造成热污染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保温水箱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应端与保温水箱内的水接触,所述保温水箱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控制系统与电磁阀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当温度传感器的感应端检测到的温度达到预设的阀值时,通过控制系统启动打开电磁阀,使热水排出,供给人们使用,提高了自动化的程度。
可选的,所述排风管上设有风力发电机,所述风力发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插入排风管内,所述转动杆上设有转动叶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当传热风管将空调室外机产生的热风吹向热棒后,热风的热量被传递后,气流通过排风管排出,通过转动叶轮时,带动转动叶轮转动,进而带动转动杆转动,使风力发电机的电机轴转动,进行发电,操作者可以将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供给温度传感器使用,起到了节约能源的作用。
可选的,所述排风管内设有聚风管,所述聚风管呈圆台形设置,所述聚风管直径小的一端朝向转动叶轮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213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