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半导体预冷的稀薄气体捕集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20926607.8 申请日: 2021-04-30
公开(公告)号: CN214944760U 公开(公告)日: 2021-11-30
发明(设计)人: 肖雅彬;李腾;杨超;刘洪伟;黄河激;岳连捷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F03H1/00 分类号: F03H1/00;F25B21/02
代理公司: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代理人: 胡剑辉
地址: 100190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半导体 预冷 稀薄 气体 集装
【说明书】:

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半导体预冷的稀薄气体捕集装置,包括捕集进气道和制冷机构,捕集进气道为飞行器的吸气式电推进系统提供收集空气颗粒的入口;制冷机构通过降低目标区域反射的反弹粒子的速度来提高气体捕集效率,设置于捕集进气道壁面上的目标区域,用于在捕集进气道进行气体补集过程中对捕集进气道的壁面目标区域进行降温以将目标区域的壁面温度降温至目标温度;所述制冷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半导体制冷装置,所述半导体制冷装置利用至少一组半导体制冷片组件与所述目标区域的外侧表面周向均匀连接;本实用新型降低壁面反射的反弹粒子的速度,降低反弹粒子反向逃逸的概率,达到提高气体捕获率的目的,实现节能和提高空气捕集效率的双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推进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导体预冷的稀薄气体捕集装置。

背景技术

吸气式电推进系统是指在飞行器掠过大气层顶部时收集足够的空气颗粒,为“吸气式”电动推进器提供燃料,从而不需要在发射时携带过多的推进剂,同时帮助飞行器克服大气阻力,使其在超低近地轨道上持续运行,用于低轨的吸气式电推进系统通常由捕集进气道、增压贮存器和电推力器三大部分组成,在吸气式电推进系统中,一个关键技术为捕集飞行环境内的稀薄气体,以作为推力器的工质。为确保捕获足够的气体,气体捕集效率是一个关键的因素。然而,太空中环境气体极度稀薄、捕集效率有限。因此,如何有效提高气体捕集效率,成为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的技术问题。

气体捕集器作为吸气式电推力器的关键部件,提高气体捕集器的捕集效率对于吸气式电推力器的性能具有直接的影响,捕集效率是评价气体捕集器的核心指标,良好的捕集器设计应该尽量增加正向运动粒子通过的概率,降低反向运动的粒子通过的概率。现存的气体捕集器都基于这个目的展开设计,从捕集形式上可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

其中,被动式捕集器由准直器、收缩通道、10倍增压装置组成,准直器和收缩通道构成进气道。上述结构中,每一部件都是为了增加粒子正向通过概率,降低粒子的反向透射概率而设置。准直器是长径比为10级别的狭窄的流道,其形式可以是同心圆柱之间的间隙,也可以是多根细管的结构。在100 至300km高度,气体的热运动速度相对于约8km/s的宏观速度来说非常小,因此来流可以被认为是被充分校准的平行于轨道的均匀自由分子流,准直器被设计为与来流平行,因此来流与准直器的相撞概率较小,绝大部分来流中性粒子会通过准直器而进入放电室。下游放电室反射回来的粒子具有放电室壁面相近的温度,因此其速度的方向是随机的,这部分粒子难以通过此狭窄管道,准直器由此阻止了其向上游流动乃至逃逸。收缩通道位于准直器下游,其内表面与来流粒子碰撞,一部分粒子经过镜面反射后速度降低,另一部分粒子经过随机反射后速度更低,这增加了气体分子之间碰撞的概率,由于稀薄气体的压力取决于分子之间的碰撞,准直器后接等截面通道再后接收缩通道的结构可以起到增加捕获率和提高压力的作用。

主动式捕集器是在被动式基础上,在收缩通道中增加了分子泵。分子泵是转速达万转的旋转叶片,叶片与粒子碰撞,使其正向运动的概率增加,反向运动的概率降低,因此,显著增加了捕获率。分子泵的增加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气体的捕集效率,但是分子泵的加入也有其负面效果:高速旋转的机构使卫星存在某一方向的大角动量,呈现陀螺效应,为了使其捕获面积最大,需实时调整卫星的姿态,大角动量使其姿态调整存在困难。分子泵的质量较大,同样的发射成本下,占用有效载荷的份额。旋转机械使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一旦出现故障,就成为进气流道的阻碍,使卫星失去动力而坠毁。

上述两种捕集器提高气体捕集效率的方式均采用的是优化进气道的结构降低反弹后的粒子反向运动的概率,防止反弹后的粒子由进气道流出。但是造成气体捕集效率低的原因还包括自由分子流效应,分子撞击壁面后反射,逆向弹出捕集器,正是由于自由分子流效应的存在,使得即使进气道的结构得到了优化依然不能比较彻底的消除由于反弹后的粒子由进气道流出造成的捕集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266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