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缩式垃圾车的车斗敞口自动密封防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40097.X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87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樊思;黄成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帝成环卫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3/14 | 分类号: | B65F3/14;B65F3/00;B65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300 湖北省随***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缩 垃圾车 车斗 敞口 自动 密封 防臭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斗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压缩式垃圾车的车斗敞口自动密封防臭结构,包括车体、密封板、伸缩机构和导流机构,所述车体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车斗,所述密封板活动安装在车斗的顶部,所述导流机构固定安装的车斗上,所述伸缩机构固定安装在密封板与车斗之间,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密封板正面上的连接杆和固定安装在车斗上的液压杆;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斗上设置密封板,同时配合伸缩机构的启动,可以让伸缩机构来带动密封板去密封住车斗,来起到防止臭气散发出去的问题,而利用密封板内部的活性炭板,则可以对车斗内部的臭气进行吸附处理,来进一步的消除垃圾的臭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压缩式垃圾车的车斗敞口自动密封防臭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越来注重自身居住环境的卫生问题,对于城市美化来说,其城市的垃圾处理便是其中重要一环,目前有一种可以对垃圾进行运输的垃圾车,可以自动的把垃圾桶中的垃圾可上载到车斗的内部,然后利用车斗内部是压缩机构来对垃圾进行压缩,达到充分利用车斗内部空间大小的效果,但该种垃圾车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存在不好对垃圾散发出的臭气进行处理的问题,尤其是现有的一种压缩式垃圾车其车斗为敞开式设计,在运输垃圾的过程中会散发出大量的臭味,十分的影响城市环境的空气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式垃圾车的车斗敞口自动密封防臭结构,具备对车斗敞开处进行密封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垃圾车存在不好对臭气进行密封和处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压缩式垃圾车的车斗敞口自动密封防臭结构,包括车体、密封板、伸缩机构和导流机构,所述车体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车斗,所述密封板活动安装在车斗的顶部,所述导流机构固定安装在车斗上,所述伸缩机构固定安装在密封板与车斗之间,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密封板正面上的连接杆和固定安装在车斗上的液压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密封板的一端与液压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机构能带动密封板在车斗的顶部上下移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在车斗上设置的密封板,同时配合伸缩机构的启动,可以让伸缩机构来带动密封板去密封住车斗,来起到防止臭气散发出去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板靠近车斗一侧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车斗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限位块开设有与凸块相适配的滑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限位块和凸块的配合,可以保证密封板在移动时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板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活性炭板,所述活性炭板的底面均匀开设有圆孔,所述密封板靠近车斗的一侧均匀开设有吸气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密封板内部的活性炭板,则可以对车斗内部的臭气进行吸附处理,来进一步的消除垃圾的臭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车斗上的抽气泵、固定连接在抽气泵进气端上的吸气管和固定连接在抽气泵出气端上的出气管,所述吸气管远离抽气泵的一端与空腔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出气管远离抽气泵的一端贯穿车斗的侧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抽气泵、吸气管和出气管的设置,可以加快车斗内部气体的流动速度,来使得车斗的内部含有臭气的分子快速的通过活性炭板,来加快活性炭板的吸附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板的左侧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门体,所述门体的正面开设有锁扣且门体转动之后可以利用锁体来密封住空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门体的设置,则方便取出空腔内部的活性炭板来进行更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空腔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承接块,所述空腔内壁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承接块,所述活性炭板位于第一承接块和第二承接块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帝成环卫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帝成环卫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400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