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厚膜电加热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42555.3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62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朱青华;赵大山;叶庆苗;纪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苏立新能源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1/14 | 分类号: | F24H1/14;F24H9/18;F24H9/20 |
代理公司: | 合肥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8 | 代理人: | 朱荣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厚膜电 加热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厚膜电加热组件,包括外壳体、至少部分置于外壳体内部的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具有进液口、出液口,所述电加热管包括管基材、覆盖在管基材表面的厚膜电热片,所述厚膜电热片具有接电端,所述接电端与外壳体之间设有接线端子,所述弹性导电片一端置于盖壳部外侧、一端靠近电加热管设置,所述弹性导电片靠近电加热管的一端与盖壳部的顶板内壁之间安装有第二压缩弹簧,所述弹性导电片在第二压缩弹簧的弹性推力作用下与厚膜电热片的接电端紧贴在一起。本装置有效避免高温导致锡热熔形成断路的状况出现,更好的延长电加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厚膜电加热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厚膜电热管的接线端子末端与厚膜加热片之间通过焊锡完成固定导通连接,当厚膜加热片通电加热温度过高,易导致锡热熔,形成断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当厚膜加热片通电加热温度过高,易导致锡热熔,形成断路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厚膜电加热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厚膜电加热组件,包括外壳体、至少部分置于外壳体内部的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具有进液口、出液口,所述电加热管包括管基材、覆盖在管基材表面的厚膜电热片,所述厚膜电热片具有接电端,所述接电端与外壳体之间设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包括弹性导电片、盖壳部,所述盖壳部与外壳体一体成型、且所述盖壳部具有开口指向电加热管的槽口,所述弹性导电片与盖壳部固定装配,所述弹性导电片一端置于盖壳部外侧、一端靠近电加热管设置,所述弹性导电片靠近电加热管的一端与盖壳部的顶板内壁之间安装有第二压缩弹簧,所述弹性导电片在第二压缩弹簧的弹性推力作用下与厚膜电热片的接电端紧贴在一起。
所述接电端包括一个总接电部、若干个分接电部,每个所述分接电部对应电加热管的一种电热功率。
所述弹性导电片包括依次一体成型的接线部、卡扣部、触电部,所述接线部贯穿盖壳部的顶板、且置于盖壳部的外侧,所述盖壳部的顶板开设有插孔,所述弹性导电片通过卡扣部卡接固定在插孔内,所述触电部为“J”形结构,所述第二压缩弹簧一端抵在触电部的沟槽内、一端抵在盖壳部的顶板内壁。
所述外壳体包括两个半圆筒,两个所述半圆筒固定装配,每个所述半圆筒边缘位置均一体成型有一个半圆柱壳体,两个所述半圆柱壳体对接形成圆柱形壳体,所述圆柱形壳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圆柱形壳体的顶壁之间安装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测温部在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弹性推力作用下与电加热管紧贴在一起。
所述外壳体上安装有具有手动复位功能的第一继电器、具有自动复位功能的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的下表面与电加热管之间安装有绝缘片,所述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厚膜电热片串联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所述外壳体上开设有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厚膜电加热组件,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中在第二压缩弹簧弹力作用下完成各个接线端子底端与厚膜电热片上的接电端之间紧密接触,形成通电导通,无需接线端子相对于厚膜电热片进行焊锡,有效避免高温导致锡热熔形成断路的状况出现,更好的延长电加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导电片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加热管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加热管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体结构示意图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苏立新能源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苏立新能源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425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