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疤痕加压防治硅酮器械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45353.4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75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杨帅;周新钦;张腾业;张炳燚;武羽岩;冯慢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汇博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13/02 | 分类号: | A61F13/02;A61N5/06;A61L15/42;A61L15/18;A61L15/44;A61L15/20;A61L15/40 |
代理公司: | 郑州先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7 | 代理人: | 张鹏辉 |
地址: | 473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疤痕 加压 防治 硅酮 器械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疤痕加压防治硅酮器械,包括离型层、硅凝胶层和高分子材料层,所述硅凝胶层中设置有气囊和锁水珠,所述锁水珠包括外壳及填充物,所述外壳由高分子吸水树脂或是细孔硅胶制成。高分子材料层具有优秀的塑形作用,可以给硅凝胶层施加一定压力,使其紧密贴合在疤痕表面,而硅凝胶层里面的气囊可以起到压力缓冲作用,使患处压力处于一个合适的范围,锁水珠的外壳由吸水性强的高分子吸水树脂或是细孔硅胶制成,可以有效吸收汗液,避免因出汗导致硅凝胶层粘贴不牢的情况,而锁水珠外壳吸收汗液之后其中的填充物会缓释出来,达到促使瘢痕组织中的胶原纤维重新排列,从而抑制瘢痕组织的增生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疤痕加压防治硅酮器械。
背景技术
疤痕是指创伤后引起的一种正常的皮肤组织在外观形态和组织病理学上的改变,主要包括浅表性瘢痕、增生性瘢痕、萎缩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四种类型。其中增生型瘢痕是指皮肤遭受创伤并累及真皮层后形成的病理性愈合产物,以隆起于正常皮肤、韧度高于正常皮肤、颜色暗红、充血为主要特征。增生性疤痕形成后,不仅影响患者的美观,而且一旦发生于关节部位,还可导致关节活动障碍。目前,硅凝胶膜外敷法是临床上治疗此类疾病的常见的方法,但是硅凝胶膜外敷需要使用的时间很久约1-3个月,而且因为天气炎热运动出汗,会导致硅凝胶膜粘性降低而脱落,而弹力套或弹力衣属于压力疗法,穿戴时弹性材料可直接压迫疤痕,但该方法的弹力难以控制,穿戴不适甚至难以忍受,使用不便、价格昂贵,因此,如何制作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疤痕加压防治硅酮器械装置就成为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疤痕加压防治硅酮器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疤痕加压防治硅酮器械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疤痕加压防治硅酮器械,由内向外依次包括离型层、硅凝胶层和高分子材料层,所述硅凝胶层中设置有气囊和锁水珠,所述锁水珠包括外壳及填充物,所述外壳由高分子吸水树脂或是细孔硅胶制成,所述高分子材料层包括基布及涂在所述基布上的高活性聚氨酯胶或玻璃纤维。
所述气囊的直径为0.1cm至1cm,所述锁水珠的直径为0.1cm至1cm。
所述气囊的直径为0.3cm至0.8cm,所述锁水珠的直径为0.1cm至0.3cm。
所述气囊的直径为0.5cm,所述锁水珠的直径为0.2cm。
所述硅凝胶层和所述高分子材料层之间设置有可控制脉冲光发射灯,所述高分子材料层上安装有微型电源及开关,所述可控制脉冲发射灯通过导线与所述微型电源及开关连接。
所述可控制脉冲光发射灯为金属卤素灯,其发射光波的波长为390nm至1200nm,所述可控制脉冲光发射灯的长度为1cm至10cm、直径为0.5cm至2.5cm。
所述可控制脉冲光发射灯为钨灯或氘灯,其长度为3cm至6cm、直径为1cm至2cm。
所述离型层为离型纸或PE塑料膜或PET塑料膜,其厚度为0.1mm至1mm。
所述锁水珠中的填充物通过压制机压制在所述外壳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汇博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汇博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453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处理含氯尾气急冷塔
- 下一篇:一种神经外科用颅脑术后护理头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