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踝截骨及固定定位导板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47314.8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295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肖甲宇;甘学文;刘璐赟;张珑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甲宇 |
主分类号: | A61B17/17 | 分类号: | A61B17/17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赛晓刚 |
地址: | 650051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踝截骨 固定 定位 导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踝截骨及固定定位导板,包括本体,设置在本体上的定位孔、取骨孔和截骨槽,克氏针穿过定位孔将本体固定在胫骨下部内侧,截骨槽位于本体下部,具有体积小,定位准确的特点,能够辅助定位截骨和取骨,能够满足足踝骨移植治疗内侧距骨顶骨软骨损伤微创手术的要求;并且,导板本体由3D打印而成,能够在术前进行三维规划,提高与患者的适配度,提高手术效率和手术效果;定位孔设置有三个,且呈三角形分布,有效保障了定位的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内踝骨移植治疗内侧距骨顶骨软骨损伤的截骨定位导板。
背景技术
距骨顶骨软骨损伤是踝关节常见损伤,常发生在剧烈运动后,主要表现为负重或运动后踝关节深部疼痛、关节肿胀、滑膜炎、活动度减少等,由于软骨再生和修复极为困难,单纯采用保守治疗效果往往不尽人意。目前,对于该病损的治疗方式众多,包括关节镜下微骨折技术、自体或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软骨细胞培养移植等都是距骨顶骨软骨损伤的主要方式,通常都需要利用导板来进行定位截骨,但目前的导板无法满足足踝骨移植治疗内侧距骨顶骨软骨损伤微创手术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发明人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足踝骨移植治疗内侧距骨顶骨软骨损伤微创手术的截骨定位导板,具有体积小,定位准确的特点。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内踝截骨及固定定位导板,包括:3D打印而成的本体,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定位孔、取骨孔和截骨槽,所述本体背面与胫骨下部内侧的形状相适配,克氏针穿过所述定位孔将本体固定在胫骨下部内侧,所述截骨槽位于所述本体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设置有三个,且呈三角形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截骨槽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本体下部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呈两端宽中间窄的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取骨孔位于三个所述定位孔围成的区域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通过三根克氏针将该导板固定在胫骨下部内侧,再用外科手术摆锯根据导板本体下端的截骨槽进行截骨,截骨后显露出距骨顶骨病灶部位,再用清创工具去除病灶,接着用取骨工具通过取骨孔取下一块自身骨骼植入距骨顶骨缺损处,最后用螺钉把截下的内侧胫骨块固定回胫骨,胫骨取骨处植入人工骨,缝合创口,完成手术。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踝截骨及固定定位导板,具有体积小,定位准确的特点,能够辅助定位截骨和取骨,能够满足足踝骨移植治疗内侧距骨顶骨软骨损伤微创手术的要求。
(2)导板本体呈两端宽中间窄的形状,能够减少剥离骨膜区域面积,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手术时间。
(3)导板本体由3D打印而成,能够在术前进行三维规划,提高与患者的适配度,提高手术效率和手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内踝截骨及固定定位导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的内踝截骨及固定定位导板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的内踝截骨及固定定位导板使用状态下的侧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
1-本体;11-定位孔;12-取骨孔;13-截骨槽;2-克氏针;3-胫骨;4-距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甲宇,未经肖甲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473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