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给排水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61635.3 | 申请日: | 2021-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72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袁超;朱润;杨明孝;罗坤;马文良;王军;王亚平;刘青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9/01 | 分类号: | B01D29/01;B01D29/50;B01D29/64;B01D29/94 |
代理公司: | 南通一恒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53 | 代理人: | 梁金娟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排水 过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给排水过滤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延伸出壳体外部,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设于壳体顶部,所述壳体顶部还固定设有电机框,所述电机固定设于电机框内部,所述电机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贯穿壳体顶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简单的机构设计,使本装置可以实现对给排水管道中的水流进行过滤的同时,还可以将过滤出的杂质进行单独收集,并且在实现以上功能的同时,并没有添加过多的零部件,便于对本装置的生产制造,并且还合理地控制了制造成本,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排水过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给排水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给水工程为居民和厂、矿、运输企业供应生活、生产用水的工程以及消防用水、道路绿化用水等,由给水水源、取水构筑物、原水管道、给水处理厂和给水管网组成,具有取集和输送原水、改善水质的作用,排水工程则是排出人类生活污水和生产中的各种废水、多余的地面水的工程。由排水管系(或沟道)、废水处理厂和最终处理设施组成,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统称为给排水工程,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在给排水过程中对水质进行过滤。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给排水过滤装置中,一般紧紧只是通过滤网将给排水过程中,水中含有的颗粒物和杂质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杂质会堵塞在滤网上,时间过久会造成堵塞,所以需要定时进行更换,虽然有些装置通过内部机构对滤网上附着的杂质进行刮除,避免对滤网造成附着拥堵,但刮除后的杂质仍然会存在与流动的水中,在长时间受到冲刷的情况下,某些物质会进行分解,随着水流流出,极大地对水质造成影响。
因此,发明一种新型给排水过滤装置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给排水过滤装置,通过过滤机构的设计,对给排水过程中的水质进行过滤,并且在滤网将杂质过滤出后,将过滤出的杂质进行刷除后,收集到专属的收集空间内部,以解决传统过滤装置中,过滤出的杂质仍然存在与流通的水流中,杂质中某些可分解的杂质在长时间水流的冲刷下进行分解从而通过过滤网向下流动而对水质造成影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给排水过滤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延伸出壳体外部;
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固定设于壳体顶部,所述壳体顶部还固定设有电机框,所述电机固定设于电机框内部,所述电机通过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贯穿壳体顶部,所述第一转动杆与壳体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壳体内腔一侧壁固定设有两个横板,所述第一转动杆分别贯穿两个横板并与两个横板通过轴承连接,两个所述横板之间设有第一往复丝杆,所述第一往复丝杆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两个横板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外部固定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往复丝杆外部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往复丝杆通过单向轴承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往复丝杆外部套设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与第一往复丝杆通过滚珠螺母副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一侧固定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侧固定设有刷板,所述刷板一侧固定设有毛刷,所述壳体内部固定设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一侧与毛刷一侧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其中一个横板顶部固定设有齿轮框,所述第一转动杆贯穿齿轮框顶部并与齿轮框顶部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一侧固定设有限位板,所述齿轮框顶部固定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顶部与另一个横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贯穿限位板。
优选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两个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设于壳体内腔一侧壁,所述第二转动杆与壳体内腔一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外部固定设有多个扇叶。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腔顶部固定设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底部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部与第一滤网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前侧和后侧分别与壳体内腔前侧和后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贯穿固定板并与固定板通过轴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616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