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埋入式拉压分散型锚垫板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71161.0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066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刘进;蒋业东;温朝臣;唐述辉;杨帆;莫鲤木;曾航宇;左海宁;经凤明;朱元;施杰越;覃伯聿;乔自明;吴勇翔;刘琳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12 | 分类号: | E04C5/12 |
代理公司: | 广西曙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32 | 代理人: | 王浩楠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埋入 式拉压 分散 垫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埋入式拉压分散型锚垫板,锚垫板包括中空结构的腹拉板,腹拉板的第一端固设有带通孔的主承力板,主承力板的内径小于腹拉板第一端的内径,主承力板的外径大于腹拉板第一端的外径;腹拉板的第二端固设有带通孔的第一次级承力板,第一次级承力板的外径大于腹拉板第二端的外径,所述第一次级承力板上还设有固接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埋入式拉压分散型锚垫板,多级承力板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分散应力均匀,并且在相同预应力的工况下可以缩小锚具的轴间距尺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锚垫板,尤其涉及一种埋入式拉压分散型锚垫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圆塔型铸造锚垫板因其采用多级承力板分散锚下混凝土应力,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圆塔型多台阶锚垫板将主承力板设置在了顶端面(图1),固接点通常设置在主承力板上,用于与浇注模板固定连接,主要依靠承力板之间的喇叭管将主承力板的压应力依次传递至次级承力板,该类型的锚垫板还存在以下技术不足:
1、该类型锚垫板主要由顶端面向混凝土传递压应力,喇叭管主要起过渡到孔道的连接作用,一般考虑到材料利用,会将喇叭管设计得较薄,而将顶端面的结构刚度设计得较大,因此受喇叭管的厚度和初始受力部位的影响,一旦主承力板面产生塑性弯曲变形,则会应力集中产生更大的劈裂应力,而承载面更小的次级承力板面无法提供相应的保护,所以该类型锚垫板主承力板面的力学性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次级承力板起到的作用比较小,不利于锚垫板整体的应力的分散效果,因而难以适用于如今越来越小的锚固间距的要求;
2、通常与浇筑模板相连接的是顶端面,因此锚固后的锚板通常外置于梁端面(图2),需要二次立模浇筑用于封锚,既不美观,且由于与梁龄期不一致易产生收缩裂缝,而在使用预制拼装技术时,由于锚具突出于梁端面,不利于接缝处钢筋的布设和孔道的连接,使湿接缝的宽度增加,提高了工程成本;
3、对于使用张拉槽口将锚具埋入梁端的方式,浇筑前需额外设置锚具槽口(图3),并需要保证槽口与梁模板的密封,以免影响浆料渗入影响后续张拉,为保证不干涉灌浆孔和便于张拉,通常会预留较大的槽口尺寸,对结构整体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在完成孔道灌浆后依旧需要二次立模浇筑用于封锚,影响梁端平整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埋入式拉压分散型锚垫板,旨在解决现有锚垫板主承力板面产生塑性弯曲变形后,应力集中产生更大的劈裂应力,造成锚垫板损坏;次级承压板起到的作用比较小、主次承力板间距较大;锚板外置于梁端面造成结构不美观、湿接缝的宽度较大、工程成本较高;完成孔道灌浆后需要二次立模浇筑用于封锚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埋入式拉压分散型锚垫板,包括中空结构的腹拉板,所述腹拉板的第一端固设有带通孔的主承力板,所述主承力板的内径小于腹拉板第一端的内径,主承力板的外径大于腹拉板第一端的外径;所述腹拉板的第二端固设有带通孔的第一次级承力板,所述第一次级承力板的外径大于腹拉板第二端的外径,所述第一次级承力板上还设有固接点。
本技术方案中,主承力板用于与锚板配合来锚固预应力筋,主承力板的内沿向腹拉板的内部延伸,形成与锚板卡接配合的台阶,锚板在腹拉板的内部与主承力板配合,主承力板和第一次级承力板在腹拉板的外环分别形成与混凝土配合的主承力台阶和第一次级承力台阶,位于锚垫板顶端的第一次级承力板设有与浇筑模板固定连接的固接点;首先,在受力过程中:锚垫板的主承力板通过主承力台阶先受力,由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比锚垫板铸件的要小,在相同受力的情况下,锚垫板的微应变比混凝土小,因此当主承力台阶承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应力时,第一次级承力板会受到腹拉板拉应力的影响开始分担部分压应力,达到分散应力的目的,故本技术方案中的锚垫板使两个承力板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其次,相对于现有技术的锚垫板,应力扩散更加均匀,施加相同的预应力情况下,可以缩小锚具的轴间距尺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711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活性炭无尘粉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卷板机出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