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硅烷自然交联热缩管成型用粒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71720.8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337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琦;邵小彦;吴鑫;邵海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希普拉斯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6 | 分类号: | H01B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刘艳春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烷 自然 交联 热缩管 成型 粒子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硅烷自然交联热缩管成型用粒子结构,属于硅烷自然交联热缩管领域,硅烷自然交联热缩管成型用粒子结构,包括耐高温粒子本体,熔融状态下的塑胶通过渗入通槽将完全包裹住耐高温粒子本体,配合磨砂层,提高熔融状态下的塑胶与耐高温粒子本体外包裹状态下连接的稳定性,耐高温粒子本体通过加固层和支撑件提高硅烷自然交联热缩管加工成型后的抗压性,而在硅烷自然交联热缩管使用的过程中,硅烷自然交联热缩管随着稳定的上升,膨胀层将随着发生膨胀,为耐高温粒子本体与加固层之间提供缓冲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硅烷自然交联热缩管的抗压性能,随着热缩管温度的上升,其热缩管的抗压性能更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烷自然交联热缩管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硅烷自然交联热缩管成型用粒子结构。
背景技术
硅烷法交联聚乙烯技术自60年代末问世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现在工业上硅烷交联聚乙烯主要有三种工艺方法:二步法生产工艺,一步法生产工艺和乙烯基硅烷共聚物工艺,其中乙烯基硅烷共聚物工艺综合了二步法和一步法的许多优点,具有更大的优势,但是,三种工艺中的交联反应都是通过把混合有硅烷醇缩合催化剂的硅烷改性聚乙烯浸泡于温水或水蒸气中完成的,交联所需要的水分是从外界扩散进来的。由于聚乙烯的非亲水性,水在聚乙烯中的扩散速度很慢,致使交联速度非常慢,而且,制品的壁越厚,交联所需要的时间越长。
在硅烷自然交联热缩管加工成型的过程中,需要在熔融状态下的塑胶中导入粒子,提高硅烷自然交联热缩管的耐热、抗压或者内腐蚀的性能,而一些耐热粒子与熔融状态下的塑胶的连接较不稳定,耐热粒子粒子导入熔融状态下的塑胶后,提高了硅烷自然交联热缩管的内热性能,不便于提高热缩管的抗压性,其功能较为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硅烷自然交联热缩管成型用粒子结构,在耐高温粒子本体导入的过程中,熔融状态下的塑胶通过渗入通槽将完全包裹住耐高温粒子本体,配合磨砂层,提高熔融状态下的塑胶与耐高温粒子本体外包裹状态下连接的稳定性,耐高温粒子本体导入完毕后,耐高温粒子本体通过加固层和支撑件提高硅烷自然交联热缩管加工成型后的抗压性,而在硅烷自然交联热缩管使用的过程中,硅烷自然交联热缩管随着稳定的上升,膨胀层将随着发生膨胀,为耐高温粒子本体与加固层之间提供缓冲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硅烷自然交联热缩管的抗压性能,可以实现能够提高熔融状态下的塑胶与粒子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在提高硅烷自然交联热缩管内热性能的同时,提高热缩管的抗压性能,而且随着热缩管温度的上升,其热缩管的抗压性能更强。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硅烷自然交联热缩管成型用粒子结构,包括耐高温粒子本体,所述耐高温粒子本体的内部开设有嵌设槽,所述嵌设槽的内部固定嵌入有膨胀层,所述膨胀层的内部固定嵌入有加固层,所述加固层与耐高温粒子本体之间相配合构成渗入通槽,所述加固层的内部开设有支撑通槽,所述支撑通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支撑件,所述耐高温粒子本体的外圆周面打磨有磨砂层,在耐高温粒子本体导入的过程中,熔融状态下的塑胶通过渗入通槽将完全包裹住耐高温粒子本体,配合磨砂层,提高熔融状态下的塑胶与耐高温粒子本体外包裹状态下连接的稳定性,耐高温粒子本体导入完毕后,耐高温粒子本体通过加固层和支撑件提高硅烷自然交联热缩管加工成型后的抗压性,而在硅烷自然交联热缩管使用的过程中,硅烷自然交联热缩管随着稳定的上升,膨胀层将随着发生膨胀,为耐高温粒子本体与加固层之间提供缓冲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硅烷自然交联热缩管的抗压性能,可以实现能够提高熔融状态下的塑胶与粒子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在提高硅烷自然交联热缩管内热性能的同时,提高热缩管的抗压性能,而且随着热缩管温度的上升,其热缩管的抗压性能更强。
进一步的,所述渗入通槽呈一种三角状结构,所述渗入通槽的内壁呈一种磨砂状结构,通过三角状结构的渗入通槽,再次进一步提高硅烷自然交联热缩管成型后的抗压性能,且配合磨砂状结构渗入通槽内壁,进一步提高熔融状态下的塑胶与耐高温粒子本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希普拉斯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希普拉斯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717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绿茶加工用吹灰装置
- 下一篇: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