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雾化后氧气流量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80761.3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37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蔡红妍;韦丽丽;宋爱芳;黄书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1/00 | 分类号: | A61M11/00;A61M16/00;A61B5/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灿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56 | 代理人: | 朱妃 |
地址: | 21000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雾化 氧气 流量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雾化后氧气流量控制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表面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连接件远离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矩形把手,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端盖。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配置矩形把手、连接件和转动环,使得装置在利用时具有了可调节把手位置的能力,避免了加药和拆卸输气管时的不便,且通过配置微型流量控制器、单向阀和流量监测器,使得装置本身具有了监测患者呼吸速率并作出相应控制的能力,避免了患者因不适应氧气流量而产生不适反应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后氧气流量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喷射雾化是最常用的雾化方法,可采用氧气作为喷射雾化气源,喷射雾化需要调节氧流量至8-10L/min,雾化治疗一般需要15-20min,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氧气吸入装置(带雾化转换模式)有两个出气口,一个是氧气从中心供氧装置出来通过湿化后的出气口,连接鼻导管给病人供氧;另一个是氧气从中心供氧装置未经湿化直接到出气口,连接雾化装置可行雾化吸入治疗。这个氧气装置可通过一个转换按钮选择出气口,从而达到不同的治疗目的,
一般雾化治疗结束后,患者或者患者家属会自行按转换按钮,直接转换成吸氧模式,但是家属没有把氧气流量表调节回与病情相符的氧流量,还是原来的雾化治疗需要的8-10L/min,护士也没能及时发现,这样就导致患者吸入氧浓度过高。当氧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对机体产生功能性或者器质性的损伤,可引起咳嗽,咽喉肿痛,呼吸抑制,氧中毒等临产症状,且传统装置在安装时要手握住瓶身,瓶身光滑,并不安全,会出手滑的意外打破装置,且安装输药管道时需要转动瓶身,十分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雾化后氧气流量控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雾化后氧气流量控制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表面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连接件远离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矩形把手,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端盖,所述端盖的上表面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要氧气出口和药剂出口,所述立柱的远离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气动阀,所述立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换开关;
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吸盘,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可拆卸连接有紧固螺丝,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远离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呼吸监测器,所述端盖的下表面设置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表面设置有微型流量控制器,所述输液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单向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底板设置为圆形,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于壳体的表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转动环贯穿于连接件的表面,所述矩形把手固定连接于连接件的表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立柱固定连接于端盖的上表面,所述氧气出口与药剂出口相对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气动阀固定连接于立柱远离端盖的一端,所述气动阀的表面设置有排气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吸盘由橡塑材料制成,且固定连接于底板的下表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紧固螺丝贯穿于底板的表面,且可拆卸连接于固定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输液管固定连接于端盖的下表面,所述微型流量控制器固定连接于输液管的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807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冻爆滤芯净水设备
- 下一篇:一种背包式折叠帐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