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沉砂池的自动除渣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83543.5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72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兵;周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武隆排水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 |
代理公司: | 重庆晟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8 | 代理人: | 王海凤 |
地址: | 408522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砂池 自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沉砂池的自动除渣结构,包括沉砂池、格栅、除渣装置、带式输送装置和贮砂池,沉砂池的第一池壁和第二池壁上设有格栅,且沉砂池和格栅围成一个顶部开口的除渣腔体,除渣腔体内设有除渣装置,通过进水口将污水排至除渣斗内,污水经格栅过滤后,除渣装置将过滤的污渣运输至带式输送装置上,带式输送装置将污渣运输至贮砂池内;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格栅对大块污渣进行拦截,并通过除渣装置对污渣进行去除,对后续的设备起保护作用,使得设备运行稳定,大大降低了维修费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指一种沉砂池的自动除渣结构。
背景技术
污水在迁移、流动和汇集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混入污渣,污水中的渣如果不预先沉降分离去除,会影响后续处理设备的运行,最主要的是磨损机泵和堵塞管网,干扰甚至破坏生化处理工艺过程。
沉砂池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粒径大于0.2mm,密度大于2.65t/立方米的污渣,以保护管道、阀门等设施免受磨损和阻塞,其工作原理是以重力分离为基础,故应控制沉砂池的进水流速,使得比重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能够随水流带走。污水中有大量污渣,对设备损坏较大,长期堵塞水泵,检修水泵频次较多,造成设备维修费用较高。
为了防止污水中的污渣未全部沉淀并通过排水管排出,因此出水管的管口处都会设有格栅,以此来过滤污水中的污渣。
格栅被广泛应用在污水处理的各个环节,格栅装置阻挡污水中的各种颗粒及悬浮物,防止颗粒物及悬浮物进入下一步工序影响处理效果。现有技术中,格栅过滤后的颗粒及悬浮物附着在格栅上,导致格栅堵塞,所以,过滤格栅需要专人随时处理过滤杂物以保证过滤通畅,而人工处理往往处理不彻底、不及时,不能保证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且增加了运行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污水中的污渣在沉砂池中无法全部沉淀去除,从而会对后续的管道、阀门等设施造成磨损和阻塞。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沉砂池的自动除渣结构,包括沉砂池、格栅、除渣装置、带式输送装置和贮砂池。
所述沉砂池包括第一池壁、第二池壁和设置在第一池壁上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上设有进水阀。
所述格栅包括第一竖直壁和第二竖直壁,所述第一竖直壁和第二竖直壁相邻的竖直边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竖直壁和第二竖直壁两者的底边与沉砂池池底固定连接,第一竖直壁的竖直边与第一池壁固定连接,第二竖直壁的竖直边与第二池壁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竖直壁和第二竖直壁顶部均与沉砂池的顶部齐平,所述第一竖直壁、第二竖直壁、第一池壁和第二池壁围成一个顶部开口的除渣腔体。
所述除渣装置包括除渣斗、第一涡轮丝杠升降机、两个竖直丝杠、第二涡轮丝杠升降机、两个横向丝杠和刮渣板。
所述除渣斗设于所述除渣腔体内,且除渣斗由第一竖直挡板,第二竖直挡板,第三竖直挡板和水平挡板构成,所述第一竖直挡板,第二竖直挡板和第三竖直挡板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在水平挡板的三条边上,且第一竖直挡板,第二竖直挡板和第三竖直挡板相邻的竖直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直挡板,第二竖直挡板,第三竖直挡板和水平挡板形成一个前端和右侧开口的半封闭除渣斗;所述水平挡板为格栅结构,除渣斗向前动作,带动除渣腔体内的污渣向前动作,除渣腔体内部的污水从除渣斗底部的栅格排出。
所述除渣斗与沉砂池的进水口连通;进入沉砂池的污水,首先进入除渣斗内进行沉淀,一方面保留了原来沉砂池的作用,即重力沉淀,另一方面在除渣斗内进行再次过滤,提高对污渣的去除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武隆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市武隆排水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835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胶囊生产用胶液制备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阴茎吊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