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机后壳的下盖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92683.9 | 申请日: | 202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82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勇;陈建新;钱永峰;颜林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鸿绩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叶玉凤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机后壳的下盖模具,包括有下模座、下模仁、上模座和上模仁,所述下模仁设置有第一成型腔,所述上模仁设置有第二成型腔;上模仁包括有模仁座和模仁件,模仁座设置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安装腔体,模仁件从模仁座的上端装入安装腔体内,模仁件的底部和安装腔体的底部围构成第二成型腔。主要是,对上模仁的结构进行改良;采用分体式制作的模仁座、模仁件;当后壳下盖成型的粗糙度不符合要求时,只需要更换模仁件即可,不需要对整个模仁座进行更换,从而减少耗材,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手机后壳的下盖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广,需求量大幅提高。智能手机一般由屏幕、主板、手机支架及电池组成,手机支架上后壳的下盖,一般是由金属原料熔融后压铸形成的;由于后壳下盖的外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模具使用一定的次数之后则需要将成型后壳下盖的模仁进行更换;而现有用于成型后壳下盖的模具,每次更换模仁只能够将一整个模仁更换,导致耗材较大及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机后壳的下盖模具,其能有效地解决现有之用于成型后壳下盖的模具存才耗材大、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手机后壳的下盖模具,包括有下模座、下模仁、上模座和上模仁,所述下模仁安装于下模座,所述上模仁安装于上模座;所述下模仁设置有第一成型腔,所述上模仁设置有第二成型腔,移动下模座或上模座可选择性闭合下模仁、上模仁成型下盖;所述上模仁包括有模仁座和模仁件,所述模仁座设置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安装腔体,所述模仁件从模仁座的上端装入安装腔体内,所述模仁件的底部和安装腔体的底部围构成第二成型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模仁件的顶部设置有限位凸条,所述安装腔体的顶部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条的底部受限于限位凹槽的底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模仁件的顶部和模仁座的顶部平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腔体设置有四个,呈方形四角均布。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模座设置有顶针板、主顶针和副顶针;
所述顶针板可移动安装于下模座,所述主顶针的底部连接顶针板,所述主顶针的顶部穿过下模仁延伸至第一成型腔;
所述副顶针包括有下顶杆和上顶杆,所述下顶杆的底部连接顶针板,所述上顶杆的顶部穿过下模仁延伸至第一成型腔;所述下顶杆和上顶杆二者之间扣合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顶杆和上顶杆二者之间,其一设置有扣合凸部,另一设置有扣合凹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主要是,对上模仁的结构进行改良;采用分体式制作的模仁座、模仁件;当后壳下盖成型的粗糙度不符合要求时,只需要更换模仁件即可,不需要对整个模仁座进行更换,从而减少耗材,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是,对副顶针的结构进行改良;采用两段式设置的下顶杆、上顶杆;较于传统的顶针结构而言,能够提升主顶针、副顶针的移动顺畅性,不易出现卡滞,保证模具使用更加可靠。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模具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模具另一角度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上模座和上模仁的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鸿绩塑胶模具有限公司,未经东莞鸿绩塑胶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926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狭窄空间裂缝检测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节能型农业水利工程灌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