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圈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002831.4 | 申请日: | 202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71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陈琼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和砚家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3/00 | 分类号: | A47C3/00;A47C7/18;A47C7/40;A47C7/54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铭洋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6 | 代理人: | 邹建平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圈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圈椅结构,包括有椅座软包体、竖直设置于椅座软包体后侧的椅背软包体,和一圆圈体;所述圆圈体为圆形或椭圆形,其一侧固定于椅座软包体的前侧上缘,其另一侧固定于椅背软包体的顶部,圆圈体的直径为椅座软包体的前侧上缘至椅背软包体的顶部之间的直线距离。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椅座软包体的前侧上缘和椅背软包体的顶部之间直接固定圆圈体,形成具有椅面、靠背和圈背扶手的圈椅结构,与传统的圈椅结构不同,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整体设计柔软,极具舒适感,外在形态也与传统的圈椅的板正存在极大区别,具有很大观赏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具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圈椅结构。
【背景技术】
圈椅,是一种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一顺而下的椅子,造型圆婉优美,体态丰满劲健。座靠时可使人的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适,颇受人们喜爱。圈椅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椅子样式之一,是古典中式家具的典范。
古典中式圈椅的结构较为复杂,其结构包括有靠背板、月牙扶手、后腿、座面、鹅脖、联帮棍和前腿,其为木质家具。随着新中式家具的兴起,古典的中式木质家具揉合新的材料、新的设计理念,成为一股史上潮流,古典中式圈椅存在整体硬、不舒适、结构复杂、安装麻烦的问题,申请人希望在揉合新的设计的同时,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其观赏性和舒适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圈椅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圈椅结构,包括有椅座软包体、竖直设置于椅座软包体后侧的椅背软包体,和一圆圈体;所述圆圈体为圆形或椭圆形,其一侧固定于椅座软包体的前侧上缘,其另一侧固定于椅背软包体的顶部,圆圈体的直径为椅座软包体的前侧上缘至椅背软包体的顶部之间的直线距离。
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所述椅座软包体包括有圆台状或倒圆台状里座,以及包裹于里座外的里座软包层。
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在所述里座底部还设有加强边框。
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在所述里座和软包层之间设有海绵层。
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所述椅背软包体包括有靠背板和包裹于背靠板外的靠背软包层。
在进一步的改进方案中,在所述椅背软包体的顶面后侧延长连接有背靠软垫体,所述背靠软垫体以其与椅背软包体的顶面后侧的连接处为支点向前翻转至椅背软包体的前侧面将圆圈体的上侧包裹于其内,且在翻转后背靠软垫体与椅背软包体的前侧面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椅座软包体的前侧上缘和椅背软包体的顶部之间直接固定圆圈体,形成具有椅面、靠背和圈背扶手的圈椅结构,与传统的圈椅结构不同,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整体设计柔软,极具舒适感,外在形态也与传统的圈椅的板正存在极大区别,具有很大观赏性。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靠软垫体未折叠包裹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附图所显示的方位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仅供较佳实施例的参考理解,可以图中所示的产品部件进行位置的变化或数量增加或结构简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和砚家居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和砚家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028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业加工用磨粉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UCC1800芯片的供电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