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121004258.0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67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魏伟;刘平文;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洛阳华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203 | 代理人: | 刘亚莉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继电器 粘连 检测 电路 | ||
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包括选择检测电路、多个电阻网络、多个继电器、多个与电阻网络相连的隔离保护网络和多个与隔离保护网络相连的后端处理电路,后端处理电路的输出端均连接至MCU;待检测继电器包括多个L继电器和一个N线继电器,L继电器的触点后端通过对应电阻网络与N线继电器的触点前端相连;N线继电器的触点后端还通过对应的电阻网络与一个L继电器的触点前端相连;隔离保护网络输入端与其对应的电阻网络的第三端连接,隔离保护网络输出端与其相对应的后端处理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多个后端处理电路的输出端均连接至MCU,该检测电路对检测继电器粘连速度快、精度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粘连检测,特别涉及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在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中,充电设备应通过控制主回路继电器的开合来控制主回路的通断,同时充电设备要能检测继电器触点是否发生粘连,防止因为继电器粘连对使用人员造成触电风险。
目前有继电器厂家通过在继电器内部搭建机械式的触点位置检测方案,来检测继电器粘连。现有的集成机械式继电器触点粘连检测方案如下:体积大,反应慢,实现成本较高。继电器内部强弱电之间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小,不满足高海拔或者低气压的使用环境。
现有的集成机械式继电器触点粘连检测方案体积大,反应慢,实现成本较高。继电器内部强弱电之间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小,不满足高海拔或者低气压的使用环境。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包括:
多个电阻网络,每个电阻网络对应一个继电器;
待检测继电器,包括多个L继电器和一个N线继电器,每个L继电器对应一个线路L,N继电器对应线路N,L继电器的触点后端通过对应电阻网络与N线继电器的触点前端相连;N线继电器的触点后端还通过对应的电阻网络与一个L继电器的触点前端相连;
多个隔离保护网络,隔离保护网络输入端与其对应的电阻网络的第三端连接,隔离保护网络输出端与其相对应的后端处理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多个后端处理电路的输出端均连接至MCU。
进一步的,L继电器的触点后端与对应电阻网络的第一端相连,与L继电器对应的电阻网络的第二端与N线继电器的触点前端相连。
进一步的,N线继电器的触点后端与对应的电阻网络的第一端相连,与N线继电器对应的电阻网络的第二端与一个L继电器的触点前端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保护网络包括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和与发光二极管对应设置的光敏二极管。
进一步的,二极管与发光二极管并联设置且二极管与电阻网络的输出端相连,光敏二极管与后端处理电路相连。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通过检测电路、电阻网络、隔离保护网络、后端处理电路和MCU实现继电器触点的粘连检测,检测速度快、精度高。
2、通过光耦隔离保护网络将强电、弱电进行隔离,保护弱电部分,使电路板更加稳定可靠;
3、继电器检测电路实现成本低、体积小、容易实现。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042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首饰展示用金属展示柜
- 下一篇:一种建筑装修用高脚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