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脱硝热一次风系统自动排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005409.4 | 申请日: | 202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94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黄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发展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L15/00 | 分类号: | F23L15/00;F24H9/18;F23J1/00;B01D53/56;B01D46/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刘慧丽 |
地址: | 51016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硝热 一次 系统 自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脱硝热一次风系统自动排灰装置,包括第一排灰管道、第一气动隔离门、第一灰位检测装置和控制器,所述第一排灰管道的一端连接在热一次风母管上,所述第一排灰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在空预器的底部烟道上;所述第一气动隔离门设置在所述第一排灰管道中,所述第一灰位检测装置安装在所述热一次风母管中,所述第一气动隔离门、所述第一灰位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无需待机组停机才进行清灰处理,减少了检修人员的工作量,提升自动化程度;并且可以避免由于风管堵灰而使得飞灰与尿素结晶,导致管道堵塞甚至是管道设备烧毁的安全事故发生,降低了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脱硝热一次风系统自动排灰装置。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厂燃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NOx,而NOx会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根据环保要求,火电站必须建有脱硝装置用于脱去烟气燃烧过程中产生的NOx。目前,火电站一般利用尿素热解产生的NH3与NOx发生催化还原反应,将NH3还原为N2和H2O。而尿素在将近600℃的温度下才可进行热解,火电站一般配有用于尿素热解的热解炉,尿素溶液通过尿素喷枪喷进热解炉。
热解炉具有用于尿素溶液进行热解的热风输送入口,热风来源为抽取的锅炉热一次风,而热一次风一般只有300℃左右,热一次风需经过尿素电加热器加热至600℃左右后,再进入热解炉中热解尿素溶液,尿素热解后产生NH3,最后将NH3喷入脱硝反应器中进行脱硝反应。热一次风中通常具有灰尘,而现有的火电厂通常不设置任何的自动排灰装置,只是在机组停炉后才打开人孔进行清灰处理。而若不及时对热一次风中灰尘进行处理,则易存在以下问题:
当机组长时间不停运时,管道及电加热器中积灰严重,易导致管道受热不均,也容易堵塞尿素喷枪,从而导致尿素喷枪失效。当积灰在电加热器中沉积,将导致电加热器中换热元件的换热性能降低,或者因受热不均导致换热条损坏。当积灰堵塞管道异常严重时,尿素得不到充分的热解,会导致积灰和尿素结晶成块进一步堵塞管道,阻碍气体流通,将导致管道或者设备因热量无法散出而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脱硝热一次风系统自动排灰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及时处理热一次风中的灰尘而积灰严重,易导致管道或设备损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脱硝热一次风系统自动排灰装置,设置在脱硝热一次风系统中,其中,所述脱硝热一次风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热一次风母管、热一次风加热器、热解炉、脱硝反应器、空预器和除尘装置;其中,所述自动排灰装置包括第一排灰管道、第一气动隔离门、第一灰位检测装置和控制器,所述第一排灰管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热一次风母管上,所述第一排灰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空预器的底部烟道上;所述第一气动隔离门设置在所述第一排灰管道中,所述第一灰位检测装置安装在所述热一次风母管中,所述第一气动隔离门、所述第一灰位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自动排灰装置还包括第一吹扫装置,所述第一吹扫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排灰管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气动隔离门与所述热一次风母管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吹扫装置包括第一吹扫管道与第一压缩空气源,所述第一吹扫管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排灰管道上,所述第一吹扫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缩空气源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气动隔离门的一次打开时长为5min。
优选地,所述第一灰位检测装置为红外线检测仪。
优选地,所述第一排灰管道的公称直径为8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发展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发展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054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