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上平台可燃气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014968.1 | 申请日: | 202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15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吴高波;陈可营;王桂钧;王兆宝;邹立峰;尹燕波;黄永堤;王鹏;刘海城;连伟;兰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504 | 分类号: | G01N21/3504;G01N21/01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刘瑶云;陈伟斌 |
地址: | 570311 海南省海口***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上 平台 燃气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燃气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海上平台可燃气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检测可燃气体的检测探头,还包括位于所述检测探头上方的升降装置,所述检测探头与升降装置连接;靠近所述升降装置处还设有用于感应所述检测探头高度位置的感应报警装置、用于对所述检测探头进行定位的定位结构。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能够确保检测探头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提升现场火气系统的可靠性,保障现场生产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燃气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海上平台可燃气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可燃气检测探头为用于监测油气田现场环境中是否存在可燃气的气体检测设备。可燃气检测探头的工作原理为红外测量原理,可燃性烃类气体会通过探头的防雨防尘罩扩散至内部测量室,而测量室使用红外(IR)光源照明,当红外穿过室内的气体时,气体将吸收某些红外波长,通过计算出被吸收的光的强度变化,从而得出气体的浓度。当浓度达到25%爆炸下限(LEL)与50%爆炸下限(LEL)之间时探头会进行报警,当同时有两个或以上的探头进行报警时,火气系统和应急关断系统会执行相应的关断逻辑,保障现场生产安全。由于可燃气比空气轻,因此在进行可燃气检测时,可燃气检测探头需要设置于油气处理设备的上方。
而在海上平台现场中,油气处理设备大多安装于海上平台甲板的下方,距离甲板约为5~7米的高度,因此需要在甲板上通过绳索垂吊可燃气检测探头来对油气处理设备进行可燃气检测。但由于可燃气检测探头设置于室外,长期受盐雾、潮气以及灰尘的影响,导致可燃气检测探头容易出现故障,若不及时处理,火气系统将会失去可燃气体监测能力,严重影响现场生产安全。
公开号为CN208077377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气体报警装置,气体报警组件在升降组件的作用下,由固定方式改变为升降方式,既满足了检测可燃气体的要求,又解决了现有固定安装方式下维护不便的难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上述方案实现对检测探头进行位置检测与定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海上平台可燃气检测装置,使用方便,能够确保检测探头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提升现场火气系统的可靠性,保障现场生产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海上平台可燃气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检测可燃气体的检测探头,还包括位于所述检测探头上方的升降装置,所述检测探头与升降装置连接;靠近所述升降装置处还设有用于感应所述检测探头高度位置的感应报警装置、用于对所述检测探头进行定位的定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海上平台可燃气检测装置,升降装置用于调节检测探头的高度位置,便于对油气处理设备进行可燃气检测;感应报警装置用于感应检测探头的高度位置,能够感应检测探头所在的高度位置是否异常,能够确保检测探头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定位结构用于对检测探头进行定位,防止检测探头在升降时发生移位。海上平台可燃气检测装置能够提升现场火气系统的可靠性,保障现场生产安全。
优选地,所述感应报警装置包括感应件和用于对所述感应件进行感应报警的报警件,所述感应件连接于所述升降装置的活动端上,所述报警件靠近所述升降装置。当感应件与报警件位于同一高度位置时,感应件触发感应报警件进行报警提示。
优选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滑轮组、绳索件,所述绳索件的一端与第一滑轮组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定位结构后与检测探头连接;所述感应件与绳索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轮组包括同轴设置的用于带动所述绳索件的第一滑轮、用于带动探头连接电缆的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或第二滑轮上还连接有锁止机构。
优选地,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检测探头上方的第二滑轮组,所述绳索件的一端与第一滑轮组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滑轮组、定位结构后与检测探头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滑轮组上还设有防跳绳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未经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149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蒸馏釜余热回收装置
- 下一篇:漆包铜生产废气吸收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