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垫悬浮式岩土离心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21028728.7 | 申请日: | 202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50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侯瑜京;王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李林合 |
地址: | 10004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垫 悬浮 岩土 离心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垫悬浮式岩土离心机,包括位于地面以下且活动设置于悬浮结构车体内的模型试验舱、直线电机、数据采集设备、无线传输设备、供电设备和地面试验室计算机;气垫悬浮结构车体的侧部间隔设置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气垫,气垫悬浮结构车体的底部间隔设置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气垫;两个第一气垫之间构成的间隙与第一铁轨配合连接,两个第二气垫之间构成的间隙与第二铁轨配合连接;直线电机的定子固定于第一铁轨和第二铁轨上,直线电机的动子固定于悬浮结构车体上;数据采集设备安装于模型试验舱内,并通过无线传输设备与地面试验室计算机信号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岩土离心模型试验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垫悬浮式岩土离心机。
背景技术
岩土离心机自六十年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成为土木工程界一种前沿的试验技术,其主要作用是在实验室内可以模拟地球的重力作用,从而研究高大土木建筑物的变形和稳定问题。因此从一开始,岩土离心模型试验技术就是研究岩岩土程问题的重要方法。试验中将缩小了尺寸的结构模型置于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中,让模型承受大于重力加速度的离心加速度的作用,补偿因为模型缩尺带来的岩土构筑物自重损失,使模型中的应力与原型完全相同,从而可以直接通过各类观测设备和数据采集设备,完成对岩土构筑物的变形和稳定研究。
目前世界上的主流岩土离心机全部是转臂式离心机,是一种绕固定轴旋转的机械结构,主要由电机和传动系统、转动系统、上下仪器舱、集流环和旋转接头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旋转电机驱动一根巨大的转臂,转臂两端分别是吊篮以及用于平衡的配重,将提前做好的试验模型放入吊篮内,通过调节配重使得两边重量一致,以尽量消除转轴受到的不平衡力。进行试验时,通过转臂的旋转为试验模型提供所需的离心加速度,随着离心机转速提升,离心加速度逐渐增大,本身垂直于地面的吊篮受离心力作用慢慢向外摆动,最终呈现近似水平的状态,在离心加速度达到目标数值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各项试验。
我国的岩工离心机起步比较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于1991年建成了当时亚洲最大的,容量为450g-ton的岩土离心机,半径为4.5米,在我国的水利工程大坝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岩岩土程实践的不断发展,岩土离心模型试验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又于2020年建设一台容量1000g-ton大型岩土离心机,半径为8.5米,可以为岩岩土程建设提供更好的研究平台。
然而模拟地球的重力作用,首先需要注意到地球的重力方向基本是垂直地面的,而在离心机中,由于旋转半径的限制,模型中的重力场与实际地面上的重力场总有一个夹角,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系统误差,分析表明当旋转半径为4.5米时,误差约为5%;半径为8.5米时,误差约为2%,对于科学研究来说,这样的系统误差仍然比较大,因此有必要加大转动半径。然而对于臂式离心机,目前的机械和材料科学水平已经到达和接近极限安全水平,不能再增加了。
随着高铁技术的日益成熟,速度越来越快,已经可以达到1000km/h,因此完全可以将高铁技术用于岩土离心机,使高铁沿一个圆形轨道快速旋转,便可以产生试验要求的离心机加速度,无需转臂,彻底突破半径的限制,从而基本消除了岩土离心机的固有系统误差,当旋转半径超过20米时,误差可以降低到0.5%以下,离心机容量则可以提升到3000g-ton以上,这将是岩土离心机试验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气垫悬浮式岩土离心机,以解决离心模型试验的精度水平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垫悬浮式岩土离心机,其包括位于地面以下且活动设置于悬浮结构车体内的模型试验舱、直线电机、数据采集设备、无线传输设备、供电设备和地面试验室计算机;
气垫悬浮结构车体的侧部间隔设置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气垫,气垫悬浮结构车体的底部间隔设置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气垫;两个第一气垫之间构成的间隙与第一铁轨配合连接,两个第二气垫之间构成的间隙与第二铁轨配合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287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芯粉圆
- 下一篇:一种用于蛋白粉加工的磨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