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垃圾焚烧湿法脱酸减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030238.0 | 申请日: | 2021-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7428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沈宏伟;胡利华;吴穹;王丽霞;钱琨;侯霞丽;郭无双;徐丽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4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沈进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焚烧 湿法 脱酸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焚烧湿法脱酸减湿系统,包括塔体,塔体内设有集液装置,一、二级塔内设有喷淋、填料等装置,塔体外设有减湿水箱、一级、二级塔循环泵,储水池、一级塔循环泵和一级塔喷淋装置通过管路连接;集液装置、减湿水箱、二级塔循环泵和二级塔喷淋装置通过管路连接;一级塔侧壁设有进烟口、补水口和补减湿水口,补水口对应的补水管上设置补水支管与减湿水箱连接;二级塔循环泵与二级塔喷淋装置之间的减湿水管路上设置减湿水支管与补减湿水口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单塔双循环湿法塔结构,既能实现脱酸,也可减湿脱白,满足脱酸与减湿脱白双重需求,还采用一种可切换的补水系统,使其可根据实际运行需求选择单独脱酸或同时脱酸减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湿法脱酸设备领域,涉及一种垃圾焚烧湿法脱酸减湿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越来越严格,传统干法和半干法脱酸逐渐无法满足高标准排放的要求。湿法脱酸技术作为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烟气处理技术,在高效脱酸方面逐渐显示出其优势,近年来得到了较多的应用。目前垃圾焚烧行业采用的湿法技术基本都是单塔双循环结构,其中,一级塔用于降温脱酸,二级塔用于减湿脱酸。湿法塔不仅具有脱酸的作用,必要时,可以通过二级塔对烟气进行降温减湿,达到烟气脱白的目的。
单塔双循环技术在垃圾焚烧行业应用较多,但存在以下背景以及问题:
1)垃圾焚烧湿法脱酸系统的烟气入口温度一般较高,可达110℃甚至以上,在降温过程中,必然伴随水的蒸发,因此,在一级塔内,运行阶段需要持续补水。而在二级塔内,由于减湿过程,反而是烟气中的水分向循环浆液中析出,因此,二级塔需要持续排水。
2)烟囱的白烟本质上是水蒸气,对环境污染很小,在大气温度较高,湿度不高的情况下,往往不需要湿法进行减湿。而且由于垃圾焚烧湿法一般配套GGH系统,因此在烟囱出口仍然能达到120℃左右,不会造成较大的设备腐蚀或是造成污染物扩散速度降低。实时上,根据目前垃圾焚烧运行的情况,从政策上讲,大部分地区对脱酸有要求, 但对脱白没有要求。从实际效果讲,大部分地区仅在冬季极端情况需要脱白,夏季等季节,无需烟气减湿也可以做到烟囱无白烟。
3)由于一般垃圾焚烧配备半干法系统,湿法所需的NaOH溶液量较小,湿法的主要运行成本是循环泵的功耗。
4)随着我国垃圾焚烧国补退坡的落地,垃圾焚烧行业盈利承压,大部分企业没有意愿采用高效但成本较高的烟气净化技术,降成本是垃圾焚烧烟气净化系统最迫切的需求。
5)如何处理两级湿法塔的水平衡问题,即一级塔需要补水,二级塔需要排水,尤其是一级塔的补水关系到系统的稳定运行,一旦补水不及时,造成塔内液位降低,将会损坏循环泵,最终导致无法循环,系统停机。在常规垃圾焚烧湿法应用中,则一般是通过将二级塔产生的多余的减湿水补入一级塔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解决一级塔耗水,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二级塔的废水量,一举多得。该补水方式在两级塔同时运行时,可以有效降低运行成本,但也将两级塔绑定起来,因为减湿水的补水动力来源于二级塔的循环泵,要求两级塔必须同时开启,否则就无法正常补水,不利于降本增效。
基于以上问题,目前垃圾焚烧湿法技术最需要的是降本增效。因此急需提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垃圾焚烧湿法脱酸减湿系统,在保证湿法的脱酸、减湿功能的情况下,灵活切换,降低运行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焚烧湿法脱酸减湿系统,在保证湿法的脱酸、减湿功能的情况下,灵活切换,降低运行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光大环境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302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内加速度传感器固定工装
- 下一篇:一种建筑砌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