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流屏蓄电池放电仪有效
申请号: | 202121031478.2 | 申请日: | 2021-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217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殷银华;吴桂林;陈维;李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2;H01M10/44;H01C1/082;H01C1/16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2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蓄电池 放电 | ||
一种直流屏蓄电池放电仪,包括底座和外壳,底座上设有多个放电电阻,放电电阻悬空安装,每个放电电阻上方设有排热风扇,通过放电电阻与待放电的蓄电池连接,将电能转化为热能释放,通过排热风扇对热量进行排出,加速热能向外的扩散过程。通过设置多个放电电阻,利用电阻发热将电能迅速转化为热量排出出去,同时使用排风扇对热量进行扩散,加快热量传递过程,降低电流,保护蓄电池和放电电阻;根据蓄电池的电流特性和电压特性,控制装置可以控制放电电阻的串并联组合形式,并可根据在放电过程中的监控的实时电压和实时电流中途更改组合形式,以达到更快更安全地进行放电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直流屏蓄电池放电仪。
背景技术
变电站及各级变电所的电力操作电源现今采用的都是直流电源,它为控制、信号、继电保护、自动装置以及事故照明负荷等提供电源,是当代电力系统控制、保护的基础。直流系统电池,早期一般使用铅酸蓄电池,现在大多时候使用镉镍蓄电池。
一般情况下,电池都处于24小时不间断浮充电状态。如果长期这样,电池的容量会下降。所以需要定期做一次深度放电及大电流充电的活化工作,在深度放电时,正好可以借机会测试、考核一下电池的容量是否达标,一般是每季度做一次电池活化工作,随着时间推移每月最好做一次。
在进行直流屏蓄电池的放电操作时,一般直接断开直流屏交流进线电源,通过直流馈线所接设备(如:保护装置信号、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及事故照明)自行消耗电池容量来达到放电的目的。需要的放电时间长,而且放电电流不受控制,达不到深度放电的目的,反而还会带来多方面不安全的因数。如:保护装置误动作、信号失真或者无信号影响信息的传送导致误判断,严重的会导致断路器合闸电压不够,合不上或者该分闸时分不开烧毁线圈。给生产分析上造成一定麻烦甚至有可能造成设备或人身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流屏蓄电池放电仪,通过设置多个放电电阻,利用电阻发热将电能迅速转化为热量排出出去,同时使用排风扇对热量进行扩散,加快热量传递过程,降低电流,保护蓄电池和放电电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直流屏蓄电池放电仪,包括底座和外壳,底座上设有多个放电电阻,放电电阻悬空安装,每个放电电阻上方设有排热风扇,通过放电电阻与待放电的蓄电池连接,将电能转化为热能释放,通过排热风扇对热量进行排出,加速热能向外的扩散过程。
上述的底座上设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放电电阻电连接,外壳上设有交互触摸屏,交互触摸屏与控制装置通讯连接。
上述的底座上设有稳压电源,稳压电源输入端与待放电蓄电池电极连接,稳压电源输出端和控制装置、交互触摸屏电连接。
上述的放电电阻为呈U型的管状电阻,管状电阻分开的两端端部设有接线导体,靠近接线导体处为首端导热管,管状电阻另一端为U型尾端,首端导热管与U型尾端之间的管体上串接有多片散热片,用于增大电阻的散热面积。
上述的放电电阻悬空安装的结构为:底座上设有电阻端部支架和电阻U型部支架,电阻端部支架和电阻U型部支架分别与首端导热管、U型尾端卡接,电阻端部支架和电阻U型部支架下端为悬空柱体,上部为带缺口的管卡。
上述的排热风扇的安装结构为:在底座上设有固定连接的风扇支架,风扇支架为四根柱体,放电电阻位于四根柱体内部,风扇支架上端设有安装板,排热风扇与安装板固定连接,安装板上设有用于透风的圆孔。
上述的排热风扇由稳压电源提供电源。
上述的外壳上设有外接电源插座,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电源插座与外壳内部的整流单元连接,整流单元输出端与交互触摸屏、控制装置和排热风扇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314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