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直流电容器多工位的快速充放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041180.X | 申请日: | 2021-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19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黄永军;吴炜;李浪华;林华辉;潘启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赛睿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64 | 分类号: | G01R31/64;G01R3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娄淑贤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直流 电容器 多工位 快速 放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直流电容器多工位的快速充放电装置;隔离驱动模块由多个驱动隔离组件组成,充放电模块用于控制充电和放电,隔离驱动模块用于IGBT驱动隔离和IGBT隔离驱动电源,充放电模块由多个充放电切换电路组成,每个驱动隔离组件分别与对应的充放电切换电路电性连接,通过驱动隔离组件和放电电路实现消除了现有技术在充放电切换所产生的噪音,并且极大的提升了瞬间切换的载流能力,多个组合使用,实现多工位的快速充放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直流电容器多工位的快速充放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基于高压直流电容器充放电循环老炼试验广泛采用直流接触器或高压直流继电器作为充放电切换的主要器件,该技术方式中作为切换装置的直流接触器或高压直流继电器采用机械式切换。
在充放电切换时容易造成继电器或接触器触点间打火或者造成触点连合无法进行有效的切换,其采用机械式切换故其存在着切换速率低、使用寿命周期短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直流电容器多工位的快速充放电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充放电切换时容易造成继电器或接触器触点间打火或者造成触点连合无法进行有效的切换,其采用机械式切换故其存在着切换速率低、使用寿命周期短等缺点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直流电容器多工位的快速充放电装置,所述高压直流电容器多工位的快速充放电装置包括隔离驱动模块和充放电切换模块,所述隔离驱动模块由多个隔离电路组成,所述充放电模块用于控制充电和放电,所述隔离驱动模块用于IGBT驱动隔离和IGBT隔离驱动电源,所述充放电模块由多个充放电切换电路组成,每个所述隔离电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充放电切换电路电性连接。
所述充放电切换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1、三极管Q1和三极管Q5和排针,所述三极管Q1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1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另一端与所述排针的1号引脚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一端与所述电阻R21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另一端与所述排针的3号引脚电性连接。
所述三极管Q1和所述三极管Q5的型号均为GT40WR21。
所述隔离电路包括芯片U3、芯片U5和驱动隔离组件,所述驱动隔离组件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驱动隔离组件分别与所述芯片U3和所述U5电性连接,所述驱动隔离组件包括电阻R3、晶体管IGBT和电阻R4,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所述芯片U3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所述晶体管IGBT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晶体管IGBT的另一端与所述芯片U5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芯片U5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R4电性连接。
所述芯片U3的型号为WRF1212S,所述芯片U5的型号为TLP521。
所述高压直流电容器多工位的快速充放电装置还包括芯片U7,所述芯片U7与所述隔离驱动模块电性连接,用于辅助供电。
所述高压直流电容器多工位的快速充放电装置还包括芯片U1,所述芯片U1与所述隔离驱动模块电性连接,用于IGBT驱动信号的输出及锁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压直流电容器多工位的快速充放电装置,所述三极管Q1用于控制充电,所述三极管Q2用于控制放电,所述芯片U5用于IGBT驱动隔离,所述芯片U1用于IGBT驱动信号的输出及锁存,所述芯片U3用于IGBT隔离驱动电源,所述芯片U7用于辅助供电,通过上述模块,通过所述隔离电路和所述放电电路实现消除了现有技术在充放电切换所产生的噪音,并且极大的提升了瞬间切换的载流能力,多个组合使用,实现多工位的快速充放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压直流电容器多工位的快速充放电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赛睿检测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赛睿检测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411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