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刀型数控车床的排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041516.2 | 申请日: | 2021-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24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社民;邵平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捷诚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0 | 分类号: | B23Q3/00;B23Q3/155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邵丹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刀型 数控车床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刀型数控车床的排刀装置,包括滑板、排刀座和车削刀具,滑板上安装有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第一安装座上安装有第一动力刀座,第一动力刀座上安装有多个平行布设的径向动力刀,径向动力刀的轴线与数控车床主轴的轴线相垂直,第二安装座上安装有第二动力刀座,第二动力刀座上安装有多个平行布设轴向动力刀,轴向动力刀的轴线与数控车床主轴的轴线相平行。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提升待加工零件的形状及位置精度,能够提高排刀型数控车床的加工效率,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便于对现有的排刀型数控车床进行改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刀型数控车床的排刀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制造行业加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数控车床的工艺形式和车削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工艺中,通常都是在完成待加工零件车削工序加工之后,再经过不同钻、铣工序完成待加工零件的钻、铣工艺需求,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存在形位精度低、转工序等待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目前,近几年发展出来具有Y轴动力头的排刀型数控车床,虽然能够改善传统工艺的不足,但是,具有Y轴动力头的排刀型数控车床价格昂贵,而如果想要在现有的排刀型数控车床上增加Y轴动力头,改装难度大,成本大,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因此,应该提供一种便于拆装且加工精度高的排刀型数控车床的排刀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排刀型数控车床的排刀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有效提升待加工零件的形状及位置精度,能够提高排刀型数控车床的加工效率,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便于对现有的排刀型数控车床进行改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刀型数控车床的排刀装置,包括滑板、排刀座和车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上安装有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上安装有第一动力刀座,所述第一动力刀座上安装有多个平行布设的径向动力刀,所述径向动力刀的轴线与数控车床主轴的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二安装座上安装有第二动力刀座,所述第二动力刀座上安装有多个平行布设轴向动力刀,所述轴向动力刀的轴线与所述数控车床主轴的轴线相平行。
上述的一种排刀型数控车床的排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位于所述排刀座远离操作台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座位于所述排刀座靠近操作台的一侧。
上述的一种排刀型数控车床的排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刀座上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二动力刀座上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滑板上安装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并在第一安装座上安装第一动力刀座,在第二安装座上安装第二动力刀座,实际使用时,第一安装座为第一动力刀座提供可靠的安装空间,第二安装座为第二动力刀座提供可靠的安装空间,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便于拆装,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便于对现有的排刀型数控车床进行改造,制造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动力刀座上安装多个径向动力刀,在第二动力刀座上安装多个轴向动力刀,且所述径向动力刀的轴线与数控车床主轴的轴线相垂直,所述轴向动力刀的轴线与所述数控车床主轴的轴线相平行,而数控车床主轴的轴线与数控车床的Z轴相平行,数控车床主轴的轴线与数控车床的X轴相垂直,因此,当滑板沿数控车床的X轴或Z轴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同时沿数控车床的X轴或Z轴移动,在利用车削刀具完成待加工零件的车削工序后,不需要改变加工设备,不需要对待加工零件进行二次装夹,在排刀型数控车床上能够利用多个径向动力刀和多个轴向动力刀对待加工零件进行钻孔、攻丝、铣槽、铣台阶、铣小平面等钻、铣工序,由于待加工零件只需要在排刀型数控车床上进行一次装夹,不会产生由于多次装夹而出现的形状及位置误差累计的现象,能够有效提升待加工零件的形状及位置精度,同时,能够拓宽现有的排刀装置的应用范围,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应用。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捷诚精密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捷诚精密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415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体发生装置及漂浮设备
- 下一篇:一种双电瓶隔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