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苗便携种植采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060275.6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280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贺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世忠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61500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 种植 采摘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苗便携种植采摘装置,包括圆筒,圆筒上部依次连接有连接杆和把手,圆筒内部设置有两片弧形板,弧形板分别与圆筒通过活动杆连接,活动杆两端分别与圆筒和弧形板铰接,弧形板底部设置有倾斜板,弧形板上部设置有拉杆,拉杆自由端固定连接有横杆,横杆设置于把手下部。该装置可有效解决现有的采摘装置存在的容易对茶苗根系早晨损伤,根系上附带的原生土壤少,影响茶苗成活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苗采摘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茶苗便携种植采摘装置。
背景技术
茶树为无性繁育,是采用茶树的成熟枝条通过扦插使其生根发芽、长叶、育成植株后进行移栽。目前在进行茶苗育苗时,大多是直接将剪好的插穗插入土壤中,等到生根后就可移栽,使之成为独立的新茶树。在进行茶苗移栽时,需要先将土壤中的幼苗起苗,而目前起苗一般是直接采用锄头挖苗或者用手拔苗。采用锄头挖苗与劳动者经验密切相关,一不小心就容易挖断茶苗的主根,而用手拔苗在土壤板结严重时也容易将主根扯断,这些都会造成茶苗根系损伤,且根系上附带的原生土壤较少,这些都会影响到移栽后的茶苗成活及生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茶苗便携式种植采摘装置,该装置可有效解决现有的采摘装置存在的容易对茶苗根系早晨损伤,根系上附带的原生土壤少,影响茶苗成活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茶苗便携种植采摘装置,包括圆筒,圆筒上部依次连接有连接杆和把手,圆筒内部设置有两片弧形板,弧形板分别与圆筒通过活动杆连接,活动杆两端分别与圆筒和弧形板铰接,弧形板底部设置有倾斜板,弧形板上部设置有拉杆,拉杆自由端固定连接有横杆,横杆设置于把手下部。
上述方案中,圆筒、连接杆和把手之间依次焊接固定,弧形板可相对于圆筒进行一定量的上下位移,倾斜板与弧形板一体成型,圆筒的下部边缘设置成刀刃状,拉杆与弧形板焊接固定,拉杆设置于弧形板的中线上,使用时,操作者双手握住把手,并将横杆向上拉动,使得活动杆分别与圆筒和弧形板垂直,此时,倾斜板与圆筒内壁接触,然后将弧形板从上向下套设于茶苗外部,并用力向下按压,使得圆筒插入土壤中,由于设置有倾斜板,倾斜板将土壤向弧形板内部挤压,使得土壤体积被压缩,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停留于弧形板内部,最后,将该装置向外拉出,此时,茶苗以及茶苗根部的原生土壤均设置于圆筒内,此时,操作者将横杆向下推压,该过程中,弧形板相对于圆筒向下滑动,弧形板之间分离,其内部的带有土壤的茶苗在重力作用下滑出,便可进行移栽,可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进一步地,圆筒内部设置有挡块,挡块设置于活动杆上部。
上述方案中,挡块与圆筒一体成型,设置有挡块,用于对活动杆进行限位,避免活动杆活动角度过大,提高使用的效果。
进一步地,连接杆与圆筒之间形成三角形镂空部,横杆贯穿三角形镂空部。
上述方案中,将横杆设置于三角形镂空部内,方便操作者提拉操作,提高使用的方便性。
进一步地,连接杆之间设置有档杆,横杆设置于档杆上部。
上述方案中,档杆与连接杆焊接固定,设置有档杆,可对横杆进行阻挡固定,限定横杆的位置,方便操作进行。
进一步地,当活动杆分别与圆筒和弧形板垂直时,倾斜板的自由端与圆筒的自由端相接触。
上述方案中,倾斜板自由端与圆筒边缘接触,使得圆筒下部形成厚度逐渐增加,便于插入土壤中,且插入后,可对土壤进行挤压,增加其在弧形板内的密度,避免后续转移过程中松脱,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进一步地,当活动杆分别与圆筒和弧形板垂直时,弧形板闭合成圆筒状。
上述方案中,弧形板闭合成圆筒状,用于将含有茶苗的土壤进行固定定型,提高后续移栽的成活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世忠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未经贵州世忠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602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