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血管支架输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061987.X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24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吴常生;陆信武;叶开创;葛泉波;包程;施玉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唯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966 | 分类号: | A61F2/96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芦宁宁 |
地址: |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管 支架 输送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血管支架输送系统,其包括:导管单元,包括外管以及设于外管内的内管单元,内管单元包括内管以及置于内管上的支架推送单元,内管单元与外管间且在支架推送单元前方具有容置血管支架的装载区;输送单元,包括驱动把手、锁紧机构以及置于外壳内的传动单元,传动单元包括转动齿轮组、后驱齿条和前驱齿条,后驱齿条和前驱齿条均与所述转动齿轮组啮合;后驱齿条与驱动把手相连,前驱齿条与外管相连,驱动把手中设有与内管相连的推杆;驱动把手滑动套设于外壳上,锁紧机构设于驱动把手上,用于将驱动把手和外壳锁紧和释放。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者仅操作驱动把手即可实现血管支架的输送,便于实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血管支架的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以外周血管支架介入为例,血管支架的植入需要借助输送装置,现有技术中,如CN201110190183.4公开一种输送装置,其采用相互套接的中空内管和外管,血管支架设置在内管和外管之间,内管是一中空结构,其内部腔道便于手术时导丝穿入;手术时,输送装置通过导丝的引导将导管单元输送到手术区域,控制单元使外管和内管作相对运动,其过程中血管支架展开并紧贴血管内壁,起到支撑的作用。
支架在人体管腔内展开的轴向长度记为L1,支架在外管内压缩状态下的轴向长度记为 L2一般L1小于L2,因此,两者长度之差与L2之比称为支架短缩率。对于CN201110190183.4 中公开的自膨式支架的输送与释放方式,当支架在人体管腔内的短缩率为零或比较小时(如小于3%),在支架定位和释放过程中一般不会存在太大问题。然而,对于短缩率较大的支架,尤其是镍钛丝编织的高短缩性支架(30%以上),上述释放方式存在很多缺陷,1):这种简单的释放方式就无法保证支架释放前的定位点和释放后的支架定位点实际位置相吻合,造成支架远端移位。假设支架在外管内压缩状态下的长度为L0,而释放到预定管腔内的实际自然长度为L1,则支架轴向短缩量为△L=L0-L1。由于支架在释放时要发生轴向短缩,而支架近端在支架未完全释放时仍压缩在输送装置的鞘管内,不能移动,所以支架远端的定位点会随支架的短缩向近端移动,在支架释放完成后,远端定位点移动的距离可以达到△L,从而造成支架定位不准,给手术操作带来极大麻烦,甚至造成手术失败。2):因为支架在释放过程中要发生轴向短缩,已经贴壁的远端部分支架在人体管腔内会随支架短缩逐渐向近端移动(或有这种移动的趋势),这种运动极有可能会造成管腔内壁的损伤。另外,在支架释放过程中,由于支架远端和近端分别受人体管腔内壁和输送装置的限制,未完全短缩的支架会存在轴向拉伸作用,使得支架与人体管腔内壁之间存在轴向作用力,这种牵扯力也极易造成管腔内壁的损伤。
由于在释放过程中,支架短缩而输送装置无法自动调整以适应这种短缩。而CN201110183029.4揭示了一种支架短缩自适应输送装置,该专利所设计的输送装置可以精准的释放支架,支架与管腔间无位移,可避免支架对人体管腔的损伤。但该输送装置结构复杂、传动力大,而且对长规格支架则需要很长的操作手柄,非常笨重,并且旋钮驱动力很大,这样对医生操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因此,需要一种具有支架短缩自适应功能、且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的血管支架输送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支架输送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血管支架输送机构复杂、不易操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血管支架输送系统,其包括:
导管单元,包括外管以及设于所述外管内的内管单元,所述内管单元包括内管以及置于内管上的支架推送单元,所述内管单元与外管间且在所述支架推送单元前方具有容置血管支架的装载区;
输送单元,包括驱动把手、锁紧机构以及置于外壳内的传动单元;所述驱动把手通过所述传动单元与所述导管单元相连,以驱动所述外管与内管运动且外管与内管运动方向相反;所述驱动把手滑动套设于所述外壳上,所述锁紧机构设于所述驱动把手上,用于将所述驱动把手和所述外壳锁紧和释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唯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唯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619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