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2121066732.2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21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黃源裕;楊小康;劉欽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45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支架,包含一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含一底座,一固持部,所述固持部与所述底座配合界定出一容置空间,一设于所述底座的底面的衔接部;以及一贯通所述衔接部的插接孔;一设于所述衔接部底面的夹持元件,以及一缓冲件,所述缓冲件紧迫配置于所述插接孔与所述夹持元件之间以可选择性地旋转所述支架本体或所述夹持元件;同时,所述衔接部设有一环设于所述所述衔接部底面的限位结构,所述夹持元件对应所述限位结构设置至少一凸块,所述凸块限位于所述限位结构中以避免所述夹持元件或者所述支架本体意外转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支架,尤其是一款车用无线充电器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无线充电技术逐渐应用到我们身边的电子产品上,最常见的就是手机、平板电脑的无线充电技术,改变了传统采用插孔式充电的方式,提高了充电的效率。目前,一般的无线充电基本是采用的静态放置的方式,也就是通常静止放置在摆放台上使用,待充电的电子产品贴放在充电座上即可充电。但是无法将无线充电器夹持固定于车内的排风口上便于电子产品在驾驶过程中边充电边使用。
因此,设计一款车用无线充电器支架尤其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用支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支架,一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含一底座,一设于所述底座周围并垂直向顶面延伸的固持部,所述固持部与所述底座配合界定出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设置以装设一无线充电器,一设于所述底座底面的衔接部;以及一轴向贯通所述衔接部底面与所述容置空间的插接孔;一夹持元件,所述夹持元件包含一组装于所述插接孔中的固定轴,一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中以固定所述固定轴末端的固定块,以及一设置于所述衔接部底面的卡爪;以及一缓冲件,所述缓冲件紧迫配置于所述插接孔与所述夹持元件之间以可选择性地旋转所述支架本体或所述夹持元件;同时,所述衔接部设有一环设于所述衔接部底面的限位结构,所述夹持元件对应所述限位结构设置至少一凸块,所述凸块限位于所述限位结构中以避免所述夹持元件或者支架本体意外转动。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呈一圆形,所述固持部包含四个呈一凸面朝外的弧形块,且所述弧形块环设于所述底座,所述弧形块的顶面设有至少一卡扣块,所述卡扣块向所述容置空间凸出;所述弧形块与所述弧形块之间设有一间隙,所述间隙连通所述容置空间与外部空间。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衔接部呈一圆柱状,且所述衔接部由所述底座的中心处垂直向底部方向延伸。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轴包含一设置于所述固定轴前端的盖帽;所述卡爪包含一呈方形的顶板,一贯通所述顶板中心处的圆孔,以及四个分别设于所述顶板四个角的爪臂;所述盖帽垂直于所述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穿过所述圆孔以及所述插接孔之后,再与所述固定块连接固定;进而所述顶板靠近所述盖帽的一端,且所述盖帽抵顶所述顶板使所述卡爪不掉落;所述爪臂向底面延伸的时,同时向与所述盖帽相邻的表面方向倾斜,使所述卡爪形成一向内聚合的夹持结构。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缓冲件呈一空心圆柱状;且所述缓冲件紧迫配置于所述插接孔与所述固定轴之间,且所述缓冲件的后端外露于所述插接孔并与所述盖帽相抵顶,同时所述缓冲件的后端侧缘表面与所述圆孔相抵顶。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包含数个凸面朝所述顶板的凸台,以及所述凸台与凸台之间设有一凹槽;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间隔排列地环设于所述衔接部的底面;且所述凸块由所述顶板与所述衔接部的底面相邻的面凸出并容置于所述凹槽中。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卡爪包含一插接固定于所述顶板与所述爪臂之间的夹头胶套,以及一插接固定于所述爪臂的爪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支架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用支架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667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