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透射式光电直读远传表的计算器编码字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083333.7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550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虎平;彭久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前海海洋仪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M1/24 | 分类号: | G06M1/24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刘泽正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射 光电 直读 远传表 计算器 码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器编码字轮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透射式光电直读远传表的计算器编码字轮。它解决了现有字轮倒转时易出现误码的问题。它包括字轮,字轮的轮辐上开设有3个透光圆弧孔,字轮的数量为四个,在其中某两个字轮一侧的圆周位置各安装一组光电感应器件,在每个字轮另一侧的圆周位置还各自安装一组光电感应器件,由于光电感应器件发光管通电后,在透光圆弧孔与非透光位置接收管产生的电信号不同,光电感应器件按所在的位置将产生一组5位二进制数字信号,字轮位置不同,此数字信号也不同,字轮旋转一周,即产生三十组不同的5位二进制数字编码信号。本实用新型通过光电感应技术,能产生30组二进制编码,利于彻底解决误码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器编码字轮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透射式光电直读远传表的计算器编码字轮。
背景技术
十进制机械进位式计量表的计数器由一组十进制字轮并行排列而成,字轮上顺序分布有0~9十个数字,正常计量时,字轮上的这些数字能循环在计数器显示窗上显示。当低位字轮转动一周,由9跳变到0时,高位字轮将跳动一个数字,这种状态称为进位。进位时,人工读表一般采用的方法是低位读9时高位则读小值,低位读0时高位则读大值。
采用直读方式远传时,人工读表方法往往则由软件来实现。目前利用光电感应方式实现计量表远传直读功能的技术包括反射式及透射式。这些技术的实现方法都是将字轮的十进制数字对应转换为二进制编码,或10组或20编码。
但是,在字轮进位时,由软件结合上一次读数进行判别,往往错误识别,尤其是字轮倒转时出现误码,直接影响电子读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透射式光电直读远传表的计算器编码字轮,通过光电感应技术,能产生30组二进制编码,利于彻底解决误码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透射式光电直读远传表的计算器编码字轮,包括字轮,在所述字轮圆周面,以12°为单位,均分为30等份,人工读数用的“0”~“9”十个数字,每个数字占一份,所述字轮的轮辐上开设有3个透光圆弧孔,所述字轮的数量为四个,在其中某两个所述字轮一侧的圆周位置各安装一组光电感应器件,在每个所述字轮另一侧的圆周位置还各自安装一组光电感应器件,由于所述光电感应器件发光管通电后,在透光圆弧孔与非透光位置接收管产生的电信号不同,所述光电感应器件按所在的位置将产生一组5位二进制数字信号,所述字轮位置不同,此数字信号也不同,字轮旋转一周,即产生三十组不同的5位二进制数字编码信号。
通过直接读取该数字信号便可确定字轮的转动位置,即字轮的读数。由于字轮的位置与编码一一对应、没有盲区,因而保证了字轮进位、正转、反转时电子读数与表的示值始终同步。由此十进制计量表的示值转换为透光圆弧孔的位置编码,通过识别位置编码即可判断出表的示值,达到远传直读功能。
字轮转动一周,5组光电感应器件的信号变化规律及字轮读数的对应关系如表一所示。
此编码与字轮位置一一对应,感应信号为二进制数字信号,由带有CPU的电子单元读取该信号即可识别该字轮的读数。读取各字轮读数即可获取该计量表的示值。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圆弧孔分别为A1、A2以及A3并依次设在与字轮同心的园上。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圆弧孔A1与字轮同心,圆心角为28°,字轮旋转一周,对应位置安装的光电感应器件可以感应出两组不同编码。对应位置安装的光电感应器件可以感应出0、1两组不同编码。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圆弧孔A2与字轮同心,圆心角为60°,字轮旋转一周,对应位置安装的光电感应器件可以感应出四组不同的编码。对应位置安装的光电感应器件可以感应出00、01、10、11四组不同的编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前海海洋仪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前海海洋仪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833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