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升降杆电动工作门有效
申请号: | 202121088132.6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07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冯全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荣盛兴城(兴隆)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3/00 | 分类号: | B62D33/00;B60R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专赢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97 | 代理人: | 于刚 |
地址: | 067000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平安堡***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升降 电动 工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车载升降杆电动工作门,包括车厢,所述车厢内侧下壁固定连接有升降器底座,所述升降器底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液压升降器,所述液压升降器内壁设置有升降轴,所述车厢上壁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车厢顶部且位于第一通孔外围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水圈,本实用新型,设置的两组对开的第一工作门,打开范围大,运输状态下,工作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开合组件,开合组件带动第一工作门打开,第二挡水圈与升降轴外壁之间以及两组第一工作门相对的一侧设置的第一密封层对内侧进行防水防尘,第一工作门的启闭限位通过线式位移传感器控制,整体结构防水防尘效果好,电动启闭省时省力,在运输、工作状态时,均能对车厢进行密封防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载升降杆电动工作门。
背景技术
车载电动升降杆一般安装于载车中部或后部,安装于中部时考虑将底盘底架高度作为电动升降杆安装的最低点,安装于后部时需要考虑离去角进行计算电动升降杆的最低点,现有的车载电动升降杆防护部分一般为手动控制,即在车厢顶部开孔,供升降杆伸出轴活动,然后在顶部设置一个手动门,使用时手动打开门,其在升降杆不使用时,能够对内部起到一定防护作用,但是升降杆在工作时,就处于常开状态,在雨天或者灰尘多的环境,将无法使用,且手动开启较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车载升降杆电动工作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车载升降杆电动工作门,包括车厢,所述车厢内侧下壁固定连接有升降器底座,所述升降器底座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液压升降器,所述液压升降器内壁设置有升降轴,所述车厢上壁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车厢顶部且位于第一通孔外围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水圈,所述第一挡水圈上表面搭接有两组第一工作门,两组所述第一工作门呈对开形式覆盖在第一挡水圈上表面,两组所述第一工作门上壁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为两组第一工作门相对的一侧设置的半圆孔组合形成,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为上下贯通,所述第一工作门上壁且位于第二通孔外围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水圈,所述第二挡水圈为两组半圆环搭接形成,两组所述第一工作门其中一组上表转动连接有第二工作门,所述第二工作门覆盖住第二挡水圈,所述车厢内侧壁与第一工作门内侧下壁之间设置有用于第一工作门开闭的开合组件,所述开合组件与车厢内侧上壁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开合组件运动的驱动组件,所述车厢内侧壁与开合组件之间设置有用于对驱动组件运动距离限位的限位组件,两组所述第一工作门与第二工作门之间设置有用于对第一通孔、第二通孔防水的防水组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工作门通过铰链与第一工作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工作门内侧上壁与第一工作门上表面之间设置有复位卡簧,所述复位卡簧设置在第二工作门内侧且靠近铰链的一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开合组件包括C型连接臂、连接块、转轴、直连接臂,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在车厢内侧壁,所述转轴外壁转动连接有转套,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在第一工作门内侧上壁,所述C型连接臂、直连接臂均固定连接在转套外壁,所述C型连接臂远离转套的一端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直连接臂远离转套的一端与驱动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直连接臂前壁螺纹连接有六角螺丝,所述六角螺丝设置在直连接臂前壁且居中位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伸缩杆底座、电动伸缩杆、Y型接头,所述伸缩杆底座固定连接在车厢内侧上壁,所述电动伸缩杆远离伸出轴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伸缩杆底座下端,所述电动伸缩杆远离伸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转动座,所述伸缩杆转动座远离电动伸缩杆的一端与伸缩杆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通过伸缩杆转动座与伸缩杆底座转动连接,所述Y型接头螺纹连接在电动伸缩杆伸出轴端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荣盛兴城(兴隆)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荣盛兴城(兴隆)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881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对接和运输的复合缆结构
- 下一篇:工程机械压缩机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