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类压弯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21088622.6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838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罗峥嵘 | 申请(专利权)人: | 源创(广州)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7/06;B21D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谢磊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类压弯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类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类压弯模具,包括上模板、下模板、和固定板,在固定板与下模板之间设置有对称的压弯模,压弯模包括前部压弯模块和后部压弯模块,前部压弯模块包括第一压弯上模和第一压弯下模,第一压弯下模上设有第一管料槽,后部压弯模块包括第二压弯上模和第二压弯下模,第二压弯下模上设有与第一管料槽相连通的第二管料槽,一个压弯模设置两工序的压弯机构,可实现管类压弯多工序同步进行,结构稳定,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设备配合机械手、机器人可自动运行,生产节拍短,生产效率高,设备上设有上、下模板,两工位自动运行操作,降低了生产安全风险,适合批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类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类压弯模具。
背景技术
在管类生产加工中,目前市场上的管类压弯加工主要使用单机设备来实现,在对管类多工序压弯的整体加工中依靠人工手动操作来联接完成,该生产方式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和一致性得不到有效控制,并且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管类压弯模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管类压弯模具,包括上模板、下模板、设置在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的固定板,在固定板与下模板之间设置有对称的压弯模,所述固定板与下模板通过对称分散设置的导柱连接固定,所述压弯模包括前部压弯模块和后部压弯模块,所述后部压弯模块后侧设有固定挡块,所述前部压弯模块包括第一压弯上模和第一压弯下模,所述第一压弯上模上设置有压弯动力柱,所述第一压弯下模上设有第一管料槽,所述后部压弯模块包括第二压弯上模和第二压弯下模,所述第二压弯下模上设有与第一管料槽相连通的第二管料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弯下模底部连接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前侧设有挡料板。
进一步地,所述挡料板两侧设有第一对射感应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挡块侧面设有活动销,所述活动销一侧设有弹簧,另一侧伸出于所述固定挡块。
进一步地,所述后部压弯模块两侧设有第二对射感应器。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板上对称分散设置有吊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同一设备上设置两个对称的压弯模,一个压弯模设置两工序的压弯机构,可实现管类压弯多工序同步进行,结构稳定,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设备配合机械手、机器人可自动运行,生产节拍短,生产效率高,设备上设有上、下模板,两工位自动运行操作,降低了生产安全风险,适合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视图之一;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视图之一;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去掉上模板的立体结构视图之一;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去掉上模板的立体结构视图之一;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压弯模的立体结构视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压弯模去掉第一压弯上模和第二压弯上模的立体结构视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压弯模的内部剖面处结构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源创(广州)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源创(广州)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886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订书机
- 下一篇:一种热回收式蓄热焚烧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