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面垃圾清理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21095417.2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527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裕祥;罗荣杰;徐志豪;吴俊杰;张宗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裕祥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B08B3/02 |
代理公司: | 宁波华拓同亿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32 | 代理人: | 南梦怡 |
地址: | 514200 广东省梅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面 垃圾 清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水面垃圾清理机,包括水面垃圾清理机本体,所述水面垃圾清理机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垃圾收集盒,所述垃圾收集盒的右侧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水面垃圾清理机本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连通有吸水管,所述吸水管的左侧贯穿至水面垃圾清理机本体的左侧。通过设置水面垃圾清理机本体、垃圾收集盒、排水管、水泵、吸水管、竖管、转向管、L形管、软管、U形出水盒、喷头,解决了现有的水面垃圾清理机不能对打捞输送带进行清理,在使用水面垃圾清理机打捞垃圾的过程中,会有较轻的垃圾粘连在打捞输送带上,当打捞输送带运行一圈后垃圾就会重新回到水面上,大大增加了打捞工作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面垃圾清理机技术领域,具体为水面垃圾清理机。
背景技术
湖面河面上经常会漂浮有各种垃圾,水面垃圾清理机是一种清理湖面河面垃圾的一种清理工具,现有的水面垃圾清理机不能对打捞输送带进行清理,在使用水面垃圾清理机打捞垃圾的过程中,会有较轻的垃圾粘连在打捞输送带上,当打捞输送带运行一圈后垃圾就会重新回到水面上,大大增加了打捞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水面垃圾清理机,具备能对打捞输送带进行清理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水面垃圾清理机不能对打捞输送带进行清理,在使用水面垃圾清理机打捞垃圾的过程中,会有较轻的垃圾粘连在打捞输送带上,当打捞输送带运行一圈后垃圾就会重新回到水面上,大大增加了打捞工作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水面垃圾清理机,包括水面垃圾清理机本体、垃圾收集盒、排水管、水泵、吸水管、竖管、转向管、L形管、软管、U形出水盒、喷头;
所述水面垃圾清理机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垃圾收集盒,所述垃圾收集盒的右侧连通有排水管;
所述水面垃圾清理机本体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连通有吸水管,所述吸水管的左侧贯穿至水面垃圾清理机本体的左侧,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连通有竖管,所述竖管的顶部连通有转向管,所述转向管的右侧连通有L形管,所述L形管的顶部贯穿至水面垃圾清理机本体的顶部连通有软管,所述水面垃圾清理机本体的右侧且位于垃圾收集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形出水盒,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与U形出水盒的前侧连通,所述U形出水盒的左侧设置有喷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吸水管的表面套设有过滤盒,所述过滤盒的右侧与水面垃圾清理机本体的左侧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L形管的表面套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与水面垃圾清理机本体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软管的表面套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后侧与水面垃圾清理机本体的前侧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过滤盒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过滤盒的表面设置有防锈涂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喷头的数量为七个且呈均匀分布,所述喷头的形状为圆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启动水泵,水泵的输入端产生吸力,通过吸水管对水进行抽取,使水从水泵的输出端排出,通过竖管、转向管、L形管和软管将水输送至U形出水盒内,最后通过喷头将水喷向水面垃圾清理机本体上的打捞输送带,将粘连在打捞输送带上的垃圾冲落,以此来对打捞输送带进行清理,达到了能对打捞输送带进行清理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过滤盒的设置,能够在吸水管使用时对水进行过滤,防止异物通过吸水管进入水泵内部。
3、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块的设置,能够对L形管进行固定,防止L形管在使用时晃动。
4、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板的设置,能够对软管进行固定,防止软管在使用时晃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裕祥,未经刘裕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954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于放线的线筒
- 下一篇:基于水质监测用智能仿生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