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泵带负压结构的高效叶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113035.8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66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华;周跃孔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美宝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22 | 分类号: | F04D29/22;F04D2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袁紫薇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泵带负压 结构 高效 叶轮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立式泵带负压结构的高效叶轮,包括设于轮体顶部的负压结构,所述负压结构包括设于轮体表面周向边缘的翻边、设于轮体表面上的绕轮体中心环绕设置的若干第一溢流片、设于轮体表面上的绕呈环布置的若干第一溢流片周向环绕设置的若干第二溢流片。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带有负压结构的叶轮,提高叶轮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叶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式泵带负压结构的高效叶轮。
背景技术
现有立式泵被广泛应用于酸碱液体的输送和循环,立式泵的运行过程中,由于泵头内部产生高压,泵体外壳与叶轮之间存有装配间隙,间隙内会引起液体沿旋转轴设置空间向上流窜现象,进而导致液体从泵体外壳的溢流孔流出泄漏,降低泵体的能效转换率;虽然现有叶轮具有导流异常上窜液体的结构,但是导流效果并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立式泵带负压结构的高效叶轮,从而实现带有负压结构的叶轮,提高叶轮的工作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立式泵带负压结构的高效叶轮,包括与泵体外壳底部配合组装的叶轮,所述泵体外壳内设有容置旋转轴驱动叶轮连接端的驱动空腔,所述泵体外壳的底部设有嵌入叶轮的凹槽,所述凹槽与驱动空腔连通设置,所述叶轮包括与旋转轴连接固定的对接部、设于对接部底部的轮体、设于轮体顶部的负压结构;
所述负压结构包括设于轮体表面周向边缘的翻边、设于轮体表面上的绕轮体中心环绕设置的若干第一溢流片、设于轮体表面上的绕呈环布置的若干第一溢流片周向环绕设置的若干第二溢流片;
相邻所述第一溢流片之间交错布置有一所述第二溢流片,所述第一溢流片和第二溢流片均包括前片体、及连接前片体具有弧形角度的后片体,所述翻边与凹槽之间设有配合间隙,各所述第一溢流片的后片体的弧形开口朝向和各第二溢流片的后片体的弧形开口朝向均环绕同一时针方向布置,所述翻边上开设有与各第二溢流片的后片体的末端相对应的分流口。
具体的,所述叶轮还包括设于轮体周向侧壁的若干出水口、设于各出水口内的螺旋叶片、以及设于轮体底部的贯通各出水口的进水口。
具体的,各所述第一溢流片的后片体的弧形开口朝向和各第二溢流片的后片体的弧形开口朝向均为环绕逆时针方向布置。
具体的,所述第一溢流片的前片体的端头偏心设置;所述第二溢流片的前片体的端头向心设置。
具体的,所述分流口的两侧设有斜切面,斜切面朝向第二溢流片的后片体的末端设置。
具体的,相邻所述螺旋叶片之间位于轮体的里端与进水口连通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立式泵带负压结构的高效叶轮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通过在轮体的表面增加负压结构,使得叶轮可以有效的抵消驱动空腔和叶轮外部的压力差,有效避免因为从凹槽和叶轮间隙进入的异常走向液体上窜入驱动空腔引起泄漏的风险,有效提高叶轮的流量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立式泵带负压结构的高效叶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立式泵带负压结构的高效叶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立式泵带负压结构的高效叶轮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泵体外壳、11驱动空腔、12凹槽、2叶轮、21对接部、22轮体、23出水口、24螺旋叶片、25进水口、3翻边、31第一溢流片、32第二溢流片、33分流口、34斜切面、4前片体、41后片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美宝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昆山美宝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130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渗漏避光的包装盒
- 下一篇:一种单据填写设备和单据填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