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组件和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114862.9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86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劳宣招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徐世俊 |
地址: | 512200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组件 显示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组件和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背光组件包括背光源和设置于所述背光源一侧的光扩散结构,其中,所述背光源中包含阵列分布的蓝色发光二极管,所述光扩散结构中包括量子点光转换层。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被设计成具有高低起伏、周期性变化的厚度,并且,对应于膜层厚度的周期性变化,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相对的两表面也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周期性变化。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的厚度最大处正对于所述背光源中蓝色发光二极管灯珠的中心,由于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在该处具有更高浓度的红色量子点材料和绿色量子点材料,因而能够使该处光强度偏强的蓝光得到充分的转换,以消除由于蓝光转换不充分而造成的显示产品的蓝带视效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背光组件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宽带互联网技术、无线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内容日益丰富多彩,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显示技术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今,各式各样的显示产品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多个领域中,液晶显示技术作为已经成熟的第二代显示技术,在新一代显示技术日趋完善的过程中,也在精益求精,以将画质更加优良并且性能更加稳定可靠的液晶显示产品提供给用户。液晶显示装置作为液晶显示产品中的核心器件,其在结构上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一侧的背光组件。由于液晶分子无法发光,因此,背光组件的作用主要是:为液晶分子提供光源(背光源),背光源产生的光线藉由反射片、导光板(或扩散片)、增亮膜等膜层均匀分散地入射至液晶层,液晶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偏转以使光线透过,光线投射在彩色滤光片中进而形成图像。
目前背光组件根据背光源设置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侧入式背光组件和直下式背光组件。在侧入式背光组件中,点状或者条状的背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侧边,导光板用于引导光的散射方向,将线光源均匀地转换成面光源,进而为显示面板提供均匀的光源。然而,导光板的成本较高,不适合大尺寸的显示装置。因此,具备低成本、高色域等特点的直下式背光组件更加适用于大尺寸显示装置。在直下式背光组件中,将焊接有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 的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与背光组件的基板进行贴合,并置于整个背光组件的底部。光线从LED射出后,通过反射片、扩散板、增亮膜均匀地射出,不再需要导光板。
在采用了量子点技术的直下式背光组件中,通常以蓝光LED作为光源来分别激发量子点膜中的红光量子点材料和绿光量子点材料,以使经由量子点膜射出的光线中包含红、绿、蓝三色光。现有技术中,量子点膜可以单独作为一层设置于扩散板的一侧,也可以将量子点材料融合进入扩散板中,以形成量子点扩散板。然而,与传统的量子点膜方案相比,采用了量子点扩散板的背光组件中,由于少了一张膜片(即量子点膜)并且LED灯珠排布密集,使得蓝光未经充分转换便射入显示面板,导致显示装置出现局部偏蓝的视效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背光组件和显示装置,能够解决采用了量子点扩散板的背光组件由于缺少一张独立的量子点膜并且LED灯珠排布密集,使得蓝光未经充分转换便射入显示面板所导致的显示装置局部偏蓝的视效问题。
一方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显示装置的背光组件,所述背光组件包括背光源和设置于所述背光源一侧的光扩散结构。所述光扩散结构包括量子点光转换层,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具有变化的厚度。
上述背光组件包括背光源和设置于所述背光源一侧的光扩散结构,并且,所述光扩散结构包括具有变化的厚度的量子点光转换层。背光源发出的光线在该量子点光转换层厚度更厚的位置处,可以得到更充分的转换,进而使得显示面板显色更加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源中包含呈阵列分布的蓝色发光二极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在覆盖每个所述蓝色发光二极管的正上方的部分的厚度大于所述量子点光转换层其他部分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148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肾盂镜用水流及激光纤维控制器
- 下一篇:一种简易轻型的电梯门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