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海上大体积承台施工用组合围堰有效
申请号: | 202121119337.6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84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巨宏亮;唐小军;任培涛;于立谦;于海洲;郭刚;程为;刘志平;周伟;尤春颖;王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宋晓晓 |
地址: | 150008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海上 体积 施工 组合 围堰 | ||
一种适用于海上大体积承台施工用组合围堰,涉及建筑工程领域。本新型是为了解决在超厚淤泥层地质和大体积承台施工的情况下,现有的施工围堰材料使用量过大、成本大、围堰下沉困难、易偏位和测量定位难度大等问题。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海上大体积承台施工用组合围堰包括多根钢管主管、多个连接锁扣和多根型钢,多个承台分成多列设置,每列承台由多个承台竖直并排设置,每个承台的外围焊接有一圈型钢;所述的多根钢管主管成排设置,相邻的两根钢管主管之间通过连接锁扣进行连接,成排的钢管主管围在多列承台的外围并焊接在型钢上,相邻的两列承台错位设置并通过一排钢管主管进行连接。本新型用于承台的固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海上大体积承台施工用组合围堰。
背景技术
在海上大体积承台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钢板桩围堰或是双壁钢围堰,由于台风高发区及地质层流塑状淤泥质粘土较厚,工程性质差,特别是对于地质勘探不明确,大体积混凝土的承台施工,采用传统围堰施工方法安全保障高,但施工灵活性差,运输、拼装和拆除等操作难,安全风险极大。
面对上述情况,部分工程队使用双壁围堰施工承台,避免发生质量事故并保证安全。然而,此种作业方式在超厚淤泥层地质和大体积承台施工的情况下并不适用,原因是淤泥层厚20-45m不等,材料使用量过大,成本大,围堰下沉困难,尤其是沿海地区风力大,围堰下沉控制较难,易偏位,测量定位难度大。施工完成后钢材回收率较低。
若不使用此种组合围堰,施工过程中易出现质量事故且施工成本较高,增加因施工造成的工期加长和安全压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超厚淤泥层地质和大体积承台施工的情况下,现有的施工围堰材料使用量过大、成本大、围堰下沉困难、易偏位和测量定位难度大等问题;进而提供一种适用于海上大体积承台施工用组合围堰。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海上大体积承台施工用组合围堰包括多根钢管主管、多个连接锁扣和多根型钢,多个承台分成多列设置,每列承台由多个承台竖直并排设置,每个承台的外围焊接有一圈型钢;所述的多根钢管主管成排设置,相邻的两根钢管主管之间通过连接锁扣进行连接,成排的钢管主管围在多列承台的外围并焊接在型钢上,相邻的两列承台错位设置并通过一排钢管主管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作业简单,使用比较方便、安全,结构简单受力明确。
2、优化了施工工艺,提高了工作效率,简化施工流程的同时节省管桩钢材的使用。
3、解决了传统的拉森钢板桩在此环境下刚度较小、容易变形,且内支撑要特别加强设计的问题;双壁钢套箱围堰加工下放工艺较为复杂、工期较长、隐患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较小,作业空间需求不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连接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193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