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121309.8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327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刘翀;杨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市夷陵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25 | 代理人: | 周庆佳 |
地址: | 443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内科 临床 康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柱和连接槽块,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轮,第一转动轮的表面套设有皮带,第一转动轮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L型把手,连接槽块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轮,第二转动轮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L型脚杆,L型脚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脚踏板,脚踏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该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可使患者转动L型把手迫使腿部被动运动,通过设置T型块,利用T型块、伸缩块、伸缩杆和调节螺栓,使患者可根据康复程度独自完成调节腿部拉升距离,增强了患者的康复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主要收治脑血管疾病、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倾向疾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
例如腿部康复,目前的康复装置大多数都需要家属或护工辅助患者腿部进行拉伸,不仅耗时耗力,且康复效果差,从而使患者康复缓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柱和连接槽块,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轮,第一转动轮的表面套设有皮带,第一转动轮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L型把手,连接槽块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轮,第二转动轮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L型脚杆,L型脚杆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脚踏板,脚踏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支撑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T型块,T型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衔接板,衔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伸缩套筒,伸缩套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伸缩柱,伸缩柱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座椅,伸缩套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伸缩块,伸缩块的内壁滑动连接有伸缩杆。
优选的,所述伸缩块的正面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的螺纹端延伸至伸缩块的内壁并与伸缩杆的表面搭接,伸缩杆的右侧面与支撑柱的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套筒的表面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伸缩柱的表面开设有凹槽,锁紧螺栓的螺纹端延伸至伸缩套筒的内壁并与凹槽的内壁搭接。
优选的,所述T型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T型块均对称设置在衔接板的下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轮通过皮带与第二转动轮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轮的直径大于第二转动轮的直径。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利用皮带、L型脚杆、L型把手、脚踏板、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的配合,可使患者转动L型把手迫使腿部被动运动,通过设置T型块,利用T型块、伸缩块、伸缩杆和调节螺栓,使患者可根据康复程度独自完成调节腿部拉升距离,增强了患者的康复效果。
2.该神经内科临床用康复装置,通过设置限位环,利用限位环抵住患者脚部,避免了患者脚部滑落使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造成二次伤害,通过在伸缩柱的上端设置座椅,转动座椅使患者在使用该装置时更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伸缩套筒正剖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市夷陵医院,未经宜昌市夷陵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213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铣加工蜗杆用刀具机构
- 下一篇:一种中医儿科便捷换药的止咳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