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便肠管进入肠道的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1122616.8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314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郭美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侯越玲 |
地址: | 1000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肠管 进入 肠道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便肠管进入肠道的固定装置,其包括用于将固定装置连接于患者的鼻梁的鼻梁部,用于将固定装置连接于患者的鼻翼的鼻翼部,用于对肠管进行托举和/或固定的鼻孔部,用于将固定装置绑定于患者的头部的绑紧部,鼻孔部能够与鼻翼部连接,鼻孔部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第一主体的一侧能够与第二主体的一侧以结构配合的形式连接以构成主体通孔,其中,主体通孔的至少部分区域能够与限位单元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肠管进入肠道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临床上,部分病因病情所致而出现吞咽困难症状,需要通过从鼻腔插入胃或空肠中,以进行维持进食和营养需求。目前,固定鼻胃管及空肠管多是采用3M胶布固定法,但该法固定因病人躁动、出汗、油性皮肤或胶布不粘等原因容易导致鼻胃管及空肠管脱出,同时需频繁更换固定胶布及清除胶布留下的粘痕,或因病人对胶布过敏等因素,容易造成病人皮肤粘膜损伤,再加上因脱管而反复插管对病人的鼻腔、食道和粘膜刺激和损伤,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增加护士的工作量,病人的满意度下降。
胃管与肠管都是从患者的鼻腔插入,但管端所到达的位置和深度有所不同。胃管是从鼻子插入一根细管到胃里,通过这根管子把营养液和药物输送到胃里,而肠管是从鼻子插入的一根细管,但要比胃管更长、更深、也更细,这根管子的管端会经过胃部,通过幽门到达患者的十二指肠或空肠。因此两者在插管时均需要进行固定。
CN 207203099 U公开了一种带固定防脱落功能的新型鼻胃肠管固定装置,是由螺纹卡套、内侧螺纹、固定孔、工字夹扣、毛钩粘黏带、固定帽、固定帽耳扣组成。其中将螺纹卡套套在鼻胃肠管相应位置,螺纹卡套内壁设有内侧螺纹,螺纹卡套外侧两边各设一个固定孔,螺纹卡套下方的工字夹扣可根据螺纹卡套与鼻胃肠管间的松紧进行调节固定,从而封闭螺纹卡套,固定帽上的固定帽耳扣两边的毛钩粘黏带穿过固定孔连接螺纹卡套,固定帽耳扣放置在患者耳垂下部,根据患者松紧进行妥善调节固定。该固定装置根据患者头面部情况进行调整,无需使用胶布固定,在有效固定的同时可以保护患者的鼻部及面部的皮肤。该实用新型可以将固定帽及螺纹卡套经过消毒可重复使用,降低医疗耗材的浪费,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固定效果好,减少医务工作者工作量。
CN 209122921 U公开了一种鼻肠管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在鼻子上的固定夹,固定夹内侧面设置有导向鼻肠管伸入到鼻腔的鼻肠管固定件,所述鼻肠管固定件为鼻肠管可穿过的管道结构,所述鼻肠管固定件上设置有防止鼻肠管从鼻肠管固定件上脱落的防脱落结构。该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固定夹固定在鼻子上,鼻肠管固定件固定鼻肠管使其伸入到鼻腔内,并且鼻肠管固定件上设置的防脱落结构可以防止鼻肠管从固定装置上脱落,该装置结构简单,并且操作方便。
现有技术没能公开一种固定装置,其既可以很好地固定于患者的头部,又可以对肠管进行托举以便于插管,同时还可以在需要进行插管和/或拔管时便于肠管的滑动。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申请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没有提供一种固定装置,其既可以很好地固定于患者的头部,又可以对肠管进行托举以便于插管,同时还可以在需要进行插管和/或拔管时便于肠管的滑动。
因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肠管进入肠道的固定装置,其包括用于将固定装置连接于患者的鼻梁的鼻梁部,用于将固定装置连接于患者的鼻翼的鼻翼部,用于对肠管进行固定的鼻孔部,用于将固定装置绑定于患者的头部的绑紧部。
鼻孔部能够与鼻翼部连接,鼻孔部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第一主体的一侧能够与第二主体的一侧以结构配合的形式连接以构成主体通孔。
主体通孔的至少部分区域能够与限位单元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226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