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药透药仪辅助用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21127948.5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35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何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廖仲禧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透药仪 辅助 用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中药透药仪辅助用具,包括有辅助贴本体,所述辅助贴本体为米字型设置,所述辅助贴本体包括有第一固定组和第二固定组,所述第一固定组和第二固定组配合粘接;所述辅助贴本体上还设置有防水部。通过设置中药透药仪辅助用具,使得透药电极可以与患者治疗部位更好的固定,提高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用具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中药透药仪辅助用具。
背景技术
中医科使用中医定向透药仪器为患者做中药透药操作,药片放于透药电极中,并在透药电极上外贴胶布,使其可以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有两个问题:1、透药部位常因胶布不太服帖而导致患者透药效果欠佳;2、透药过程中经常出现药物外渗,弄脏床单被套。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透药仪辅助用具,其具方便使透药电极与皮肤紧密固定并防止药物外渗的特点,提高透药过程的治疗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中药透药仪辅助用具,其中,包括有辅助贴本体,所述辅助贴本体为米字型设置,所述辅助贴本体包括有第一固定组和第二固定组,所述第一固定组和第二固定组配合粘接;所述辅助贴本体上还设置有防水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组包括有四条第一固定带,所述第二固定组包括有四条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分别与对应位置的第二固定带配合一一配合粘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带上设置有勾刺面,所述第二固定带上形成有毛面。
进一步,所述防水部设置在所述辅助贴本体和透药电极之间,所述防水部包括有粘贴层和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为圆形设置,所述防水层上端面设置有所述粘贴层,所述粘贴层可与所述辅助贴本体连接。
进一步,所述防水层下表面边缘环绕设置有硅胶圈,所述硅胶圈内侧设置有环形的吸水圈。
进一步,所述防水层为医用塑料材质制成,所述吸水圈为海绵材质制成。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组端部和第二固定组端部与辅助贴本体中心的距离之和为110cm或40cm。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中药透药仪辅助用具,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通过设置所述中药透药仪辅助用具,所述辅助贴本体为米字型设置,通过第一固定组和第二固定组多重的连接,使得辅助贴本体可以全面包覆透药电极并将其与患者透药部位紧密连接;防水部的设置使得多余的药液不会从透药电极处漏出污染床单被套。
二、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上设置的勾刺面和毛面粘接贴合的效果与魔术贴相同,这样不仅可以方便的实现透药电极通过辅助贴本体与患者透药部位的紧密固定,而且多条固定带的设置可以很好使得透药电极与透药部位贴合;并且勾刺面和毛面的粘贴设置不同于胶带与皮肤直接粘接,防止撕扯给患者带来的额外不适。
三、所述防水部在不需要使用时粘贴层上可覆盖保护膜,在需要使用时将保护膜揭下,并将粘贴层与辅助贴本体连接,并将另一面覆盖在透药电极上,防止多余药液渗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中药透药仪辅助用具,使得透药电极可以与患者治疗部位更好的固定,提高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水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水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279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