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外型大长度高强高导强化耐磨铜钢复合接触线有效
申请号: | 202121156543.4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96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鲁衍任;武鸿亮;秦振英;赵德胜;杨玉军;寇宗乾;孟宪浩;沈华;杜宽;花思明;何宇;王士斌;于婷;王国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康远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8 | 分类号: | H01B7/18;H01B7/17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扬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9 | 代理人: | 周青 |
地址: | 21443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型 长度 高强 强化 耐磨 复合 接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内外型大长度高强高导强化耐磨铜钢复合接触线,它包括线材本体,所述线材本体包括钢芯、铜层、铜钢复合层和铜镁合金耐磨层,所述钢芯的外部设有一层铜钢复合层,铜钢复合层的外部由铜层包覆,所述钢层和铜层通过铜钢复合层熔融互相表面渗透结合为一体,所述铜层的底部设有一层铜镁合金耐磨层。实用新型的接触线的底部采用0.4%铜镁合金连铸造,形成一层铜镁合金耐磨层,增加与受电弓的耐磨性,减少接触线的接触部分的磨损,从而增加接触线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外型大长度高强高导强化耐磨铜钢复合接触线。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铜合金导电材料的综合使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其在保持高强度(硬度)、韧性、耐磨性的同时,仍保持较高的导电性、导热性、耐寒性、无铁磁性等特性。这些优良的特性,使铜合金逐渐成为电力、信息、交通、能源、轻工及航天航空等高科技领域中使用的重要金属材料。很多场合很少以纯铜的形式应用,这是因为纯铜的强度较低( 230~300 MPa),冷加工后虽然可以达到400 MPa,但伸长率仅为2%,在加热或一定温度下使用时,其强化效果很容易消失。所以,纯铜仅能应用于受力不大的电力、电器、电子的导电体、散热体、装饰件等。在保持纯铜的一些优良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铜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随即高强度高导电性铜合金逐渐被研发出来。
目前高速电气化铁路采用Cu-Mg、Cu-Sn合金接触线,该类线材均是以丧失导电率为前提的。Cu-Cr-Zr接触线还处实验室阶段或小批量试验阶段,虽在原有基础止的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但提高幅度有限,中国专利CN110660499A,提供了一种大长度熔融渗透式铜钢复合线材,大大增强线材的抗拉强度,而且保持较高的导电率,但此类合金材料中部的复合部分强度最高,接触线的下部与受电弓长期接触后磨损较大,缩短了接触线的使用寿命,因此亟需一种强化耐磨型大长度高强高导的铜钢复合接触线,加强接触线下部的耐磨性,满足未来高速铁路线材发展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内外型大长度高强高导强化耐磨铜钢复合接触线,突破了导电率和抗拉强度相互矛盾,克服了铜包钢的铜、包覆层、钢芯因膨胀系不配匹等原因而相互脱离的等难题,均衡提高接触线的抗拉强度以及导电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内外型大长度高强高导强化耐磨铜钢复合接触线,它包括线材本体,所述线材本体包括钢芯、铜层、铜钢复合层和铜镁合金耐磨层,所述钢芯的外部设有一层铜钢复合层,铜钢复合层的外部由铜层包覆,所述钢层和铜层通过铜钢复合层熔融互相表面渗透结合为一体,所述铜层的底部设有一层铜镁合金耐磨层。
一种内外型大长度高强高导强化耐磨铜钢复合接触线,所述铜镁合金耐磨层为0.2%~0.8%的铜镁合金。
一种内外型大长度高强高导强化耐磨铜钢复合接触线,所述钢芯和铜钢复合层将铜层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上下两个部分之间对应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沟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线的底部采用0.4%铜镁合金连铸造,形成一层铜镁合金耐磨层,增加与受电弓的耐磨性,减少接触线的接触部分的磨损,从而增加接触线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的铜钢复合层的铜钢通过铜铁按照1:1的原子比复合,比直接复合的方式更牢固,更能形成一个不可脱落的整体,提高了铜钢复合接触线的强度,强化复合线材的牢固度、结合度和一体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线的接线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层微观结构对比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康远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康远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565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物流运输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变速箱辅助支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