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河道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有效
申请号: | 202121173406.1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62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悦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E02D5/74;E03B3/02;E03F3/04;E03F5/10;E03F5/14;A01G22/00;A01G24/22;A01G24/20;A01G24/10;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河道 疏浚 制备 生态 护岸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道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河岸、U型底泥制备固化土护脚、台阶状岸坡;所述的河岸坡脚部位设置U型底泥制备固化土护脚,坡顶部位设置截水沟;所述的河岸坡面部位在高水位以下设置为台阶状岸坡,在高水位以上设置种植土;所述的U型底泥制备固化土护脚上部依此设置蓄水层、过滤层、种植层;所述的种植层中设置沉水植物;所述的台阶状岸坡下部均匀设置毛竹加筋,上部设置底泥制备海绵土;所述的底泥制备海绵土中设置挺水植物。本生态护岸生态性与景观性好、结构稳固、可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疏浚底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道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的施工方法,属于资源综合利用和水利环保工程技术领域,适用于生态护岸施工,尤其适用于黑臭河道
、湖泊岸线治理工程中的生态护岸施工。
背景技术
传统中小河道整治多采取河道疏浚清淤、水陆交接处打混凝土板桩、密排木桩等刚性材料作护岸,这类硬质护岸的优点是抗水流冲刷、边坡稳定性好、能发挥河道疏洪排涝的作用。但由于硬质护岸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营造动植物栖息环境等功能方面缺失,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导致护岸生态功能缺失。同时,疏浚清淤产生巨量淤泥,运输处理成本高、堆放占用有效土地资源,且易对堆场周围土壤、空气环境等产生二次污染。
针对以上问题,研发一种生态性与景观性好、结构稳固、可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疏浚底泥的河道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尤其关键。本实用新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而成的,应用于实际生态护岸施工中必将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硬质护岸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营造栖息环境等功能方面缺失,疏浚清淤成本高、污染大、浪费土地资源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河道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该生态护岸生态性与景观性好、结构稳固、可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疏浚底泥,达到了将疏浚底泥“取之于河,用之于河”的生态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河道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河岸、U型底泥制备固化土护脚、台阶状岸坡;所述的河岸坡脚部位设置U型底泥制备固化土护脚,坡顶部位设置截水沟;所述的河岸坡面部位在高水位以下设置为台阶状岸坡,在高水位以上设置种植土;所述的U型底泥制备固化土护脚上部依此设置蓄水层、过滤层、种植层;所述的种植层中设置沉水植物;所述的台阶状岸坡下部均匀设置毛竹加筋,上部设置底泥制备海绵土;所述的底泥制备海绵土中设置挺水植物。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从岸坡到岸脚依此设置种植护坡区、海绵土护坡区以及固化土生态护脚,建立了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护岸”,同时实现了河道滨水区到陆域带生态系统的连贯性。
(2)实现了疏浚底泥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不仅能够净化水质,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且有效地解决了疏浚底泥处理、运输、堆放产生的高额成本和环境污染问题。其中,利用疏浚泥原位固化制备的海绵土固化层具有良好的抗冲刷性、水稳定性,且该海绵土固化层具有一定的孔隙率、保水、透气,利于挺水植被扎根生长,且施工简便,生态环保。
(3)采用毛竹进行台阶状岸坡部位的加筋,加强了海绵土护坡的稳固性,不易发生滑坡。同时毛竹制品在其生命周期中零排放、环保、绿色和可再生,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
(4)U型底泥制备固化土护脚上部的凹槽内设置生物滞留带,生物滞留带中种植沉水植物,一方面可以收集雨水、净化雨水,实现雨水的收集、渗滤和回用;另一方面实现了有水多蓄、无水多绿的景观效果。
(5)生态护岸建造成本低,单方底泥处理定额为850元/m³,远低于木桩1200元/m和混凝土板桩1800元/m的定额。
附图说明
图1是河道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悦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悦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734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盾构隧道洞门密封装置
- 下一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用质量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