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锚网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183924.1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442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孙克国;田四明;刘欢;周萌;赵旭伟;曹勇;张瑞平;邱伟超;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20/02;E21D21/00;E21D11/10;E21D11/18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100036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0号东辅楼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锚网支护结构,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一种锚网支护结构,包括:设置于隧道拱部、腰部和墙部的高强度柔性网、锚固于隧道围岩内的预应力锚杆以及连接高强度柔性网和预应力锚杆的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位于高强度柔性网外侧和内侧的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第二垫板上设有连接件;预应力锚杆依次穿过第一垫板、高强度柔性网、第二垫板以及连接件并与连接件连接。此锚网支护结构可部分替代原有的初期支护,还具有不易被破坏、施工速度快、更能保证施工安全等特点,大大缩短施工时间,提高了隧道建造效率和安全性,同时,采用此锚网支护结构进行隧道施作,能提升隧道支护工作的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锚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隧道现行常用的支护体系是由喷射混凝土、非预应力锚杆、钢筋网、钢拱架和二次衬砌等多种支护措施组合形成的被动支护体系。
被动支护理念无法及时主动加固围岩,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围岩自身承载能力,在面对变形较大的隧道时,往往采用强支硬顶的方式来处理。因其抑制了岩体形变能的释放从而诱发了更大的围岩压力,导致此类隧道在修建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变形侵限、拱架扭曲、喷射混凝土剥落、锚杆拉断甚至塌方等工程灾害。强制硬顶型的被动支护结构具有施工速度慢、施工建设成本高、安全性差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锚网支护结构,以解决现有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保护结构出现破坏、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锚网支护结构,包括:设置于隧道拱部、腰部和墙部的高强度柔性网、锚固于隧道围岩内的预应力锚杆以及连接高强度柔性网和预应力锚杆的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位于高强度柔性网外侧和内侧的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第二垫板上设有连接件;预应力锚杆依次穿过第一垫板、高强度柔性网、第二垫板以及连接件并与连接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隧道开挖后,通过预应力锚杆将高强度柔性网贴在隧道的拱部、腰部和墙部,形成一道保护层,高强度柔性网可兜住意外掉落的岩块,防止连锁垮落,并一定程度上可将破碎结构转化为镶嵌结构,从而保证隧道掌子面附近施工区域的安全;同时,高强度柔性网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可以随周边围岩的变形发生协同变形,从而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采用该支护结构能够替代原有的初期支护,不但能适应围岩的变形,而且施工速度快,保证施工效率。
此外,在对高强度柔性网进行固定的位置,设置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并通过预应力锚杆进行锚固,从而能够将锚杆的点式承载转变为高强度柔性网的面式承载,从而显著改良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保证隧道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上述连接件呈碗状,并扣合在第二垫板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呈碗状的连接件进行力的传递,能有效将连接件与预应力锚杆上的螺栓之间较大的接触应力传递至连接件与第二垫板之间,产生较小的接触应力,确保第二垫板不会被损坏,还能改善传力效果,确保连接件不会被损坏。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靠近高强度柔性网的一侧分别设有与高强度柔性网的网线相配合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将高强度柔性网的网线卡在第一垫板的凹槽和第二垫板的凹槽形成的空间中,减少各垫板对高强度柔性网的局部切割效应,确保高强度柔性网的网线在连接处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的材质为金属,凹槽内设有用于减少对高强度柔性网的网线磨损的橡胶变形层。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839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用再生骨料的除杂设备
- 下一篇:泳池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