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臂及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21186247.9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98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田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06 | 分类号: | B64C1/06;B64D27/24;B64C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01500 上海市金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臂,其包括机臂壳体和升力动力单元,机臂壳体内设置有容置腔,升力动力单元部分设置在容置腔内,机臂壳体的上壁面开设有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分别位于升力动力单元的两侧,机臂壳体的下壁面开设有第三散热孔和第四散热孔,第三散热孔和第四散热孔分别位于升力动力单元的两侧,升力动力单元与机臂壳体的壁面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连通容置腔与外界。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和上述的机臂。该无人机在升降过程中,流入容置腔内的气流即可吸收热量,实现机臂内部的散热,保证升力动力单元的运行安全,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臂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现有的大功率垂直起降无人机,其升力动力单元中的电机和电调在无人机垂直起降阶段的功率较高,发热量较大。但由于机臂结构一般为密闭腔结构,不利于电机及电调散热。并且,现有大功率垂直起降无人机机臂内部空间有限,电机和电调已经占用了大部分内部空间,还要穿过各种大功率线缆,在机臂内部设置散热件是不易实现的。不仅如此,大功率垂直起降无人机严格限制起飞重量,增加过重的散热件会致使重量增加,并不适用大功率垂直起降无人机。
因此,亟需一种机臂及无人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臂,能够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以便于升力动力单元产生的热量传导到外界环境,保证升力动力单元的运行安全,延长其使用寿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臂,包括机臂壳体和升力动力单元,所述机臂壳体内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升力动力单元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机臂壳体的上壁面开设有第一散热孔和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一散热孔和所述第二散热孔分别位于所述升力动力单元的两侧,所述机臂壳体的下壁面开设有第三散热孔和第四散热孔,所述第三散热孔和所述第四散热孔分别位于所述升力动力单元的两侧,所述升力动力单元与所述机臂壳体的壁面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连通所述容置腔与外界。
可选地,所述第一散热孔相较于所述第二散热孔更加靠近机身;
和/或,所述第三散热孔相较于所述第四散热孔更加靠近机身。
可选地,还包括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与所述机臂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且所述挡风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三散热孔和所述第四散热孔处,以使气流能够从所述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三散热孔和所述第四散热孔处流入而不能流出。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以引导气流流经所述升力动力单元的发热位置。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以引导所述气流沿所述升力动力单元的周向螺旋流动。
可选地,所述机臂壳体的内壁上涂覆有导热层。
可选地,还包括导热件,所述导热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升力动力单元的发热位置,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机臂壳体的外壁面处。
可选地,所述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三散热孔和所述第四散热孔均设置有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其机臂能够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以便于升力动力单元产生的热量传导到外界环境,保证升力动力单元的运行安全,延长其使用寿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和上述的机臂。
可选地,所述机臂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机臂沿所述机身周向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862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纸箱成型的冲压机构
- 下一篇:一种蜡式节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