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火电厂烟气电化学制氨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1186505.3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04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向宇;陆续;王志超;张波;向小凤;徐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B1/27 | 分类号: | C25B1/27;C25B9/19;C25B9/60;B01D53/86;B01D53/56;F01K11/02;F01K17/04;F01D15/1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陈翠兰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火电厂 烟气 电化 学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利用火电厂烟气电化学制氨的系统,通过蒸汽发电系统给电化学制氨装置提供电能和部分水蒸气,水蒸气通过阴极防水透气膜进入电解池内,烟气经锅炉系统后成为主要成分为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净烟气,净烟气经二氧化碳加压液化器处理后,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进入二氧化碳储罐,剩余的氮气通过阳极中的防水透气膜进入电解池内;电化学制氨装置通过电化学反应生成氨气和氧气的混合气,后经氨气加压液化器进行氨气的提取分离;本系统制氨的原料为净化后的烟气和汽轮机中抽出的水蒸气,可以就地取材,不需要外部物料输入和复杂的分离工艺,并且实现了烟气中氮气的再利用,同时需要的外加电源能够直接从电厂获取,与燃煤电厂运行有良好的同步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化学制氨技术,具体为一种利用火电厂烟气电化学制氨的系统。
背景技术
火电厂脱硝对氨有很大需求,普遍采用液氨来制备脱硝还原剂,主要的工艺是从化工厂采购液氨并用槽车运输到电厂,然后在蒸发器中蒸发气化,气态的氨与稀释空气混合后经氨喷嘴喷入SCR反应器中。液氨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易着火,其运输和储存都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目前火电厂都在积极研发新的脱硝还原剂制备方法,如尿素法、氨水法等,以替代液氨从而降低脱硝装置运行的风险。而电厂发出的电能够供电化学制氨装置使用,这就为在火电厂中采用电化学方法就地制氨提供了可能。
传统的电化学制氨方法采用的原料是氮气和氢气,在火电厂中难以就地获取。将纳米Fe2O3和CoFe2O4悬浮于LiCl-KCl-CsCl共熔物中,以氮气和水蒸气为原料电化学合成氨。以熔融的NaOH-KOH 为电解质,悬浮的纳米Fe2O3作催化剂,镍片为阳极,蒙乃尔筛网为阴极,以水和氮气为原料直接常压电化学合成氨。开发出以水和氮气为原料的直接低温常压合成氨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碳捕集技术主要分为三种: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和富氧燃烧捕集。燃烧后捕集是将煤燃烧后产生的烟气分离得到二氧化碳气体,如化学吸收法、物理吸附法、膜分离法和化学链分离法等,其本质均是将二氧化碳从氮气、氧气和水蒸气的混合烟气中分离出来,尽管技术难度并不大,但成本高昂,阻碍了其大规模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火电厂烟道尾气净化过程中需要氨气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利用火电厂烟气电化学制氨的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利用火电厂烟气电化学制氨的系统,包括蒸汽发电系统、锅炉系统和电化学制氨装置;所述电化学制氨装置包括阳极、阴极、电解质、催化剂和电解池;所述电解池内部一侧设置阳极,另一侧设置阴极;电解质和催化剂置于电解池内;电解池顶部设置有混合气出气口;混合气出气口连接氨气加压液化器,加压液化器的氨气输出端连接氨储罐的输入端;氨储罐的输出端连接锅炉系统的SCR反应器;
所述锅炉系统的净烟气出口连接二氧化碳加压液化器,并接入阳极;所述蒸汽发电系统由锅炉系统提供做功蒸汽;蒸汽发电系统上设置蒸汽抽取管道,蒸汽抽取管道的输出端接入阴极;蒸汽发电系统的输电端经输电线分别连接阳极和阴极供电。
进一步,蒸汽发电系统包括过热器、汽轮机和发电机,过热器设置在锅炉烟道内并依次连接锅炉外部的汽轮机和发电机;所述汽轮机设置有蒸汽抽取管道,发电机设置有输电线的输出端。
进一步,锅炉系统包括依次连接于烟道的SCR反应器、空气预热器、电除尘器和脱硫塔,脱硫塔净烟气排出通道设置有二氧化碳加压液化器。
进一步,二氧化碳加压液化器输出端连接有二氧化碳储罐。
进一步,阳极采用镍材质,阴极采用不锈钢材质。
进一步,电解质为NaOH-KOH混合溶液,催化剂采用Fe2O3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865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孔除废及料带导位工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快递或物流用内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