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林下中药材幼苗的固定辅助支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1190771.3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884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政浩;吴德祥;姚飞龙;廖惠红;姚久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南方中药材种植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12 | 分类号: | A01G9/12;A01G13/02;A01G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王玉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林下 中药材 幼苗 固定 辅助 支杆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林下中药材幼苗的固定辅助支杆设备,包括圆柱筒,所述圆柱筒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圆锥筒的底端,所述圆锥筒的顶端前后部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块的底端,所述连接块的底端均固定连接在滴水管的顶端,所述滴水管的相对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在圆锥筒和圆柱筒的内壁前后端,所述连接块的前端中部固定连接在连接头的后端。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圆柱筒和圆锥筒隔绝粗壮根茎对幼苗的影响并提高根部水分的收集程度,利用滴水管外接输水管使干旱时节根部也能吸收到营养液,提高存活率,另外利用固定半环将幼苗支杆固定,并通过调整定型支架使其能够最大程度接受光合作用,增加药性,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幼苗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林下中药材幼苗的固定辅助支杆设备。
背景技术
中药是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
中药幼苗在林间种植会面临较多的困难,其中幼苗刚种植到林间地理根基不稳定,对营养物质或者水分的吸收能力较弱,常因争夺不过较大的灌木而枯死,造成损失,另外植株种下去时枝干的朝向直接影响到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不到位将降低中药的药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林下中药材幼苗的固定辅助支杆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林下中药材幼苗的固定辅助支杆设备,包括圆柱筒,所述圆柱筒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圆锥筒的底端,所述圆锥筒的顶端前后部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块的底端,所述连接块的底端均固定连接在滴水管的顶端,所述滴水管的相对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在圆锥筒和圆柱筒的内壁前后端,所述连接块的前端中部固定连接在连接头的后端,所述圆锥筒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在定型支架的一端,所述定型支架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半环的相对一侧中部,所述固定半环的前端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右侧均螺纹连接在螺纹杆的右侧,所述螺纹杆的左侧均贯穿固定块的右侧并分别固定连接在旋钮头的右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圆柱筒的外周等距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圆柱筒和圆锥筒均为可降解材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圆柱筒的底端内外侧均设置有倒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圆柱筒的内壁等距固定连接有若干加强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连接头的顶端设置有阀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连接头的右侧固定连接在输水管的左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半环的相邻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在软垫的相对一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连接头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圆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圆柱筒套在幼苗的根部,并在圆柱筒上设置有通孔,既能阻止较大的根茎影响幼苗生长,还保证了筒内外的水分互通,圆锥筒可以收集更多的水分集聚到幼苗根部,当处于干旱时节时,将圆锥筒顶端的连接块连接在输水管末端的连接头上,营养水经过连接块输送到滴水管中,根据不同幼苗的需求通过阀门调节滴水管出水的大小,可提高幼苗的存活率,降低损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南方中药材种植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南方中药材种植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907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涡流纺生产用并条机
- 下一篇:一种海上原油储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