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打桩用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1194957.6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955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婷婷;潘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婷婷 |
主分类号: | E02D7/14 | 分类号: | E02D7/14;E02D7/16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琨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8 | 代理人: | 庞庆芳 |
地址: | 251100 山东省德***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工程 打桩 固定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建筑工程打桩用固定结构,包括基座、伸缩套管、限位圆柱和弧形板,弧形板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柱和卡接球,基座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基座的顶部设置有与限位圆柱连接的加厚凸起,第三容纳腔向上贯穿基座并靠近加厚凸起的顶面,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均向上贯穿基座并靠近限位圆柱的顶面,弧形板的侧面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中设置有用来连接相邻弧形板的连接板,弧形板的内部设置有柱形槽,柱形槽中设置有弹簧,弧形板的下方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包括竖直杆、L形杆、锥形插杆和加强筋板。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对桩杆的定位能力较强,使用寿命较长且利用率较高,适合大规模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打桩用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中的打桩就是制作桩基础,桩基础就是桩和桩顶承台构成的深基础,桩根据受力情况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摩擦桩是利用桩壁与周围的泥沙的摩擦来承受上部建筑结构的重量;端承桩是将桩打到地下坚实的地层,并把上部建筑结构的荷载通过桩身传到坚实地层上的,打桩是利用桩锤的冲击克服土对桩的阻力,使桩沉到预定深度或达到持力层。
现有专利技术CN202020861123.5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打桩用固定结构,包括基座,基座的一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伸缩套管,第一伸缩套管的外部通过调节螺栓固定连接有与第一伸缩套管相配合的第二伸缩套管;基座的一表面卡接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伸缩弧形板,第一伸缩弧形板的内部通过弹性卡接柱固定连接有与第一伸缩弧形板相配合的第二伸缩弧形板,第二伸缩弧形板的一端活动连接有限位销柱。该装置通过基座、第一伸缩弧形板、第二伸缩伸缩弧形板的使用,解决了建筑工程打桩时木桩固定不牢固,容易倾斜,导致后期需要返工,增加工人劳动强度,费时费力的问题。不过,该装置存在的问题包括,其一,相邻伸缩弧形板之间缺乏限位结构,一旦限位销柱的定位出现偏移或者伸缩弧形板的内壁受到激烈撞击,便会导致伸缩弧形板顶端的连接柱产生变形,一方面影响本装置对桩杆的定位能力,另一方面则会缩短本装置的实际使用寿命,重复利用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固定结构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定位效果较好、实用性较强且使用寿命较长的一种建筑工程打桩用固定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工程打桩用固定结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伸缩套管,所述基座上设置有限位圆柱,所述基座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呈圆形阵列分布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柱和卡接球,所述基座上设置有用来安装弧形板的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第三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同心设置且与限位圆柱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基座的顶部设置有与限位圆柱连接的加厚凸起,所述第三容纳腔向上贯穿基座并靠近加厚凸起的顶面,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均向上贯穿基座并靠近限位圆柱的顶面,所述弧形板的侧面设置有沿其弧形面周向延伸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中设置有用来连接相邻弧形板的连接板,所述弧形板的内部设置有柱形槽,所述柱形槽中设置有弹簧,所述弧形板的下方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并排设置的竖直杆和L形杆,所述竖直杆的底部和L形杆的底部均设置有锥形插杆,所述竖直杆的顶部伸入柱形槽并且与弹簧抵接,所述竖直杆的侧面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长度刻度,所述L形杆的内侧设置有加强筋板。
作为优选,所述L形杆的竖直部中设置有竖直沉槽,所述竖直沉槽中活动设置有砧杆,所述砧杆的顶部设置有砧板,所述砧板包括圆形部,所述圆形部的一侧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前端设置有分叉口,所述分叉口与设置在竖直杆侧面的顶板上下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竖直杆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弧形板和第二连接部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的断面呈横卧的T字形,所述连接板的弧长等于弧形板的弧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婷婷,未经张婷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1949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脂肪组织消化提取脂肪干细胞的装置
- 下一篇:管道运输装置